“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鹊桥仙》写出了“七夕”的美好意境。
“七夕”——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经历了近百年沉寂之后正慢慢“复苏”,俨然成为年轻人热捧的“中国情人节”。
然而,在商业氛围的影响下,传统节日的内涵也随之有所改变,“热闹”背后的“隐忧”不可忽视。专家建议,通过挖掘并宣传“七夕”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使现代人对其从“玩热闹”转化成由衷的“情感认同”。
商家宣传炒热“七夕” 8月16日是今年的“七夕”,网络成为商家促销宣传的高地,很多购物网站、社交网站都纷纷打出了“七夕”宣传广告,淘宝网更是推出“情浓七夕,大声说出爱”“父母也需要浪漫七夕”专区。
记者采访发现,“七夕”的“热”不仅在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只增不减”。银川市向日葵花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花店提前10天已经打出促销广告,附近很多顾客来预订鲜花、高档的巧克力花束以及玩偶花束等。
今年“七夕”正逢星期一,上班的女士在办公室接收鲜花,一来能和同事一起分享幸福,且很有“面子”,二来如果办公室的同事都有人送花,聚在一起更能营造出节日的气氛。很多商家反映,今年鲜花等节日礼物的预订销售情况要好于去年。
记者在银川市一些商场、超市看到,众多商家借“七夕”搞促销。“从8月13日开始,珠宝区和穿着区都有打折活动,而且全场买足一定限额即可获赠情侣杯等礼品。”商场珠宝专柜的销售人员闫立红说。
“前几年商场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但今年对"七夕"的宣传很早就提上日程。从这几年的销售量来看,虽然"七夕"的销售量短期之内难和西方情人节抗衡,但越来越多的顾客愿意为"七夕"浪漫买单。”在银川市新华百货工作了十几年的销售人员周女士告诉记者。
“我们过的不仅是浪漫” 银川市艾依斯商务数据统计咨询公司曾专门针对“七夕”做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有34.8%的人选择过“七夕”,他们中有55.3%的人认为“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这个节日更有文化意义。
在银川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杨恒对七夕节可谓是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去年的“七夕”,他给女朋友炮制了由鲜花、巧克力和情侣套餐组成的十足浪漫。现在和女朋友分处两地,就好像牛郎和织女,平时不能经常见面,一起度过“七夕”更符合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记者采访发现,与商场以促销为主要宣传方式不同,一些旅游景区通过举办乞巧赛等“七夕”传统活动来吸引游客。
在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平日里的“刀客桥”变成了由千万只喜鹊组成的“鹊桥”,平日里的“迎宾广场”变成了寄托爱情的“木石之缘”……这里还将举行乞巧赛,影城里的民间艺人会现场教游客简单的手工艺,游客可自己制作手工“七夕”礼物。
同时,一场以“爱在七夕,情定鸣翠湖”为主题的活动在鸣翠湖拉开帷幕,恋人们不仅可以参加景区的曲水赏荷游和步行赏荷游活动,而且可以在百年老柳树上系上红丝带,“种下相思情”。
挖掘并宣传“七夕”文化内涵 伴随着“七夕”的升温,一些市民和专家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失的质疑也不绝于耳。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过七夕节的市民是仿照西方情人节的过节方式——以玫瑰、巧克力为主打项目,抑或不知道该怎么过,“七夕”并没有形成传统节日应该具有的独特性。
对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分析认为,中国大概有100多年时间不重视“七夕”等传统节日,人们对这种传统节日在记忆、仪式和习惯上都存在传统价值观的断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商家宣传和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七夕"又唤起了大众的情感诉求,但有所不同的是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却发生了一定变化。”刘魁立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说,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生活中,女孩子不再学“穿针引线”等传统技艺,因此要让“七夕”更有文化内涵,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等机构为保护传统文化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妇联可以在“七夕”组织刺绣、编织或者剪纸等技能比赛。对于男士,则可以鼓励他们在“七夕”为家里人做饭,这也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比玫瑰花和巧克力更温馨、更传统。
“民众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甚至不需要人为的规定,关键是现代人已经不关注每个节日的传统文化意义。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对应的习俗,如"七夕"就有穿针乞巧、晒衣晒书、吃巧果等习俗,同时各地针对某一节日的习俗也有区别。这些文化内涵都有待挖掘。”刘魁立说。
还有专家认为,现代人对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了解和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政府、媒体和商家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避免节日的表面化,政府应该做一些文化上的开发,比如通过动漫、连环画的方式让人们更了解节日的来源和过节的意义。而商家也不能仅仅看重节日的经济效益,应该在活动中融入文化元素,让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记者曹健、邹欣媛)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