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 ———
本报讯 昨天,本市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10万多名普查员将统一着装、佩戴证件,深入到6600多个普查区的每一栋建筑物内,对居民的户籍材料和户口信息进行全面核对和登记。为了在入户的过程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西城区人普办此前专门邀请民族专家对全区普查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西城区德胜地区居住着大约4000余名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是北京市13个重点民族街道之一。掌握民族政策,懂得宗教礼仪,知晓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是人口普查员应具备的能力,可在入户调查时避免一些矛盾,提高入户调查成功率。为此,西城区人普办特请西城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德外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黑永贵,为全体普查员讲解穆斯林群众风俗、斋月期间生活习惯等。
人口普查期间恰逢穆斯林的斋月。对普查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入户调查的时间,入户应该注意的问题、礼仪和用语等。入户时间应尽量避免早晨和傍晚,建议普查员选择上午或晚上进行入户,或者请其到登记站来接受调查。语言上要谨慎,使用文明用语,避免使用禁忌语言,也不要因好奇询问过多。
普查员也被禁止擅用穆斯林家庭茶具饮水,不要携带穆斯林禁忌食品入户。由于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从日出后到傍晚日落前的一整天时间内禁止用餐、喝水和吸烟,所以要求普查人员进入重点民族街道后,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当着他人的面喝水、吃食物、吸烟等。同时,严禁普查员酒后入户,入户后不要吸烟。
对穆斯林群众的风俗习惯,普查员应尊重,对家庭摆设、环境、气味等不做评论。普查员在入户时也应着装大方、整齐。
此外,为了把握好民族宗教政策,协调好相关民族事务问题,西城区德胜街道人普领导小组还将西城区伊斯兰教协会纳为成员单位,并聘请德外清真寺管委会主任为街道人普办成员。同时选聘了若干名回族普查员,入户调查有特殊困难的穆斯林家庭。
入户摸底 先签保密承诺书
西城人普办负责人表示个人资料会严格保密 居民不必顾虑
现场
本报讯(记者 李天际)昨日,西城区5200名人口普查员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逐门逐户了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口的实际情况。
家住西单钟声胡同2号楼的洪厚英成为昨日西城区第一个接受普查的居民。人口普查员曹楠首先与住户签订了信息保密承诺书,随后仔细询问了老人家里的户口本上有几口人,现在的房子谁在住,最近有没有迁出和迁入的人口等问题后,将老人的回答记录在案,并仔细核对了老人家里的户口本,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
根据北京市的普查方案,8月15日至9月15日,西城区5200名人口普查员将像曹楠一样统一着装,佩戴证件,深入15个街道,逐门逐户逐人登记,进行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原西城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鹏向记者介绍,该项工作主要是摸清本市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口的实际情况,重点清查本市户籍人员生育的小孩未落户、手持各类证件未落户、应销未销户口、人户分离、外地在京人员以及在京外籍人员等六类情况,为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和落实实有人口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据介绍,西城区随着旧城改造,人户分离现象突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原西城查出40%人户分离。王海鹏表示,人口普查前开展户口整顿工作,可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完善公安机关的户籍数据,为区委、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此次调查只为摸清人数,个人资料严格保密,不会外泄,因此居民在接受普查时不必有顾虑。
内存
居民发现冒充普查员可举报
本报讯(记者 陆纯)昨天上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的入户摸底正式启动。昨天,北京市、区联动,同步开展了主题为“积极支持人口普查,全面配合户口整顿”的大规模户口整顿和摸底宣传日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入户,是为了摸清人口底数,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解决户口登记存在的问题,为普查登记、人口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市人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北京市人口总量究竟有多少,说法不一。通过户口整顿和登记前的摸底工作,不仅要摸清人口总量,还有几个重要数据也必须搞清楚:一是流动人口,二是人户分离人口,三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四是境外人口。据透露,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个别不法分子冒充入户调查员入户,遭到居民举报。为此,人普办提醒居民:入户的正式普查员都会佩戴正规的证件。证件上有普查员的姓名、照片,每名普查员还有一个编号。这些信息都可在各区县统计局网站和人口普查网查到。居民如发现有冒充普查员的情况,可打举报电话:83171503、8311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