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默案例 |
本周起,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尔默案例进入“新能源”主题周。在瑞典马尔默的西港区,大约有2万名市民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生活,而负责打造西港区新能源系统的E.ON公司代表则来到世博会,向人们介绍马尔默是如何达到这一成就的。
“我们在新能源领域最重要的经验是新能源的获取要因地制宜,不仅马尔默,上海等其它城市都如此。”能源专家帕特里克·施内肯伯格说。
当地社区完全使用新能源
马尔默曾经是瑞典的一座工业城市,随着传统工业在欧洲的衰退,如今已经完成了转型,致力于将低污染、高科技、服务性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曾经的造船厂,一片名为 “西港区”的区域是马尔默用10年时间打造的样板式环保生活社区,也正因为“西港区”,马尔默案例入选了城市最佳实践区。
在西港区,新能源的建设是马尔默人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从10年前开始,约2万名居住在西港区的居民就完全使用新能源生活。打造西港区新能源系统的E.ON公司代表、能源专家乔金姆·伯格丹诺夫(Joakim Bogdanoff)说,西港区新能源的来源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使用清洁能源的一大瓶颈是能源来源不稳定,如何保证2万人时刻用上稳定的新能源?乔金姆说,在西港区,90%的能源来自风能发电,少部分来自太阳能,人们打造了一套复杂的能源系统,将这些清洁能源合理地运用,在风能太阳能不足时,社区仍可使用电网中的能源,当清洁能源过剩时,多余的能源也将反馈回电网,经过测算,西港区居民使用的能源与当地产生的能源基本持平,这里的居民可以自豪地称,这是一个完全使用新能源的社区。
发展新能源应就地取材
在西港区,新能源系统核心是一个热泵系统,这一系统提供社区供暖与热水,这在寒冷的北欧尤为重要。热泵的能源来源,除了风能与太阳能,还有通过地热能,这是马尔默独特的优势所在。
“马尔默是幸运的,它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地热能资源,人们只需要花很少的代价就能利用这些资源发电。 ”能源专家帕特里克·施内肯伯格(Patrick Schneckenburger)说,这是马尔默自身的优势,人们掌握了这些优势并善加利用,在别的地区,马尔默模式就不一定适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南欧的气候与北欧大相径庭,在这些阳光充足的地区,太阳能就更适合这些城市。”帕特里克表示,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优势,打造新能源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现自身的优势,是所有城市在发展新能源之前必须认清的问题。
要天时地利更要人和
发展新能源除了“硬件”条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能源专家认为,“人和”主要体现在市民与政府的支持。
在西港区样板区域,所有入住的居民都深刻地感觉到这里和其他地区不一样,他们可以看到清洁能源是如何产生的。风能和太阳能为住宅提供能源;地热可以提供电力和热水;垃圾焚烧后为城市供暖;而吃剩的食物也可以经过发酵为汽车充能。“让市民能够看得见,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新能源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感受到好处的市民就会支持新能源建设,并时刻践行环保的生活理念。”
帕特里克表示,市民支持可以推进新能源发展的速度,但政府的意志则对新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尔默在西港区的试点,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因为打造新能源系统的成本很高,但从长久来看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拥有长远的目光,并坚持不懈地推进,是发展新能源成功的秘诀。上海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的城市,它拥有技术、资金和不错的先天条件,最重要的是,上海市政府有意愿去发展新能源,这是一切的关键。”帕特里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