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安徽 承接产业转移借梯登高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18日05:34
  夏日江城,热浪滚滚。

  今年1月份,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八百里皖江掀起新一轮开放的热潮,向着国际国内以及长三角加速外溢的资本、技术和服务,敞开怀抱。

  安徽,居中靠东,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是东西经济要素交流、发展优势互补的桥头堡,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技术辐射的最前沿。皖江,安徽经济的精华与 “脊梁”,长三角的腹地和 “后花园”。皖江活,全盘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为皖江地区乃至安徽的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皖江地区推进现有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升级扩容”构筑投资热土

  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皖江示范区规划提出,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按照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突出的原则,加强开发园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将开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心城市之一,在芜湖,记者感受到了开发区加速扩张、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推动开发区 "二次创业",在东区征地6000亩以上;加快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步伐,建设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汪自强介绍,芜湖加快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现有开发区转型升级,积极争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芜湖工业园区上升为国家级。

  良好的园区平台载体吸引了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芜湖,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拥有奇瑞汽车、海螺建材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产品,正逐步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另一个核心城市——合肥,正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着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家电、新型平板显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5个千亿元级产业。在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合肥形成投资环境、科技创新、区位交通、产业配套、成本资源五大优势。升级扩容的园区让众多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合肥市连续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省会城市排第一。 “现有的合肥财政税收50%是转移来的企业贡献的,新增就业当中有70%是他们提供的。”市长吴存荣强调。

  实际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上升至国家层面,给安徽带来的对外影响和抢滩效应加速凸显,突出表现在客商考察投资的增势强劲。上半年,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3%,占全省比重为75.6%。新批内外资项目49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30个,增加757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65%,占全省比重为76%。

  皖江城市抢抓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动力”助推产业提升

  皖江示范区规划提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发展重点,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当立足于科学发展,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走出一条结构优、能耗低、污染少、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之路。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坦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是个双赢的过程。承接转移,不是简单复制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重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加速培育新兴产业,仅合肥市财政每年拿出的费用达5亿元,“龙头企业有了,相应的配套装置企业集聚效应何愁不出现?”7月3日,在新落成的国家工程试验中心,奇瑞成功完成了汽车面对面30度碰撞试验。“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奇瑞的今天,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只有掌握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才行。”奇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江见证了奇瑞的成长。正是自主创新缔造奇瑞如今每年推出10款新车型的能力;正是自主创新,让奇瑞在海外拥有了16个 “中国造”汽车生产基地。

  芜湖市也十分注重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9家。“示范区建设,我们注重挑商选资,整体承接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和研发中心。”芜湖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汪自强说。全市每年安排1亿元,扶持100家具有研发能力的“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而芜湖市常务副市长赵馨群表示,“创新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企业创新带来的动力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全省新增高新企业数居全国第2位,总数达1125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8位,较去年提升5位,位居中部首位,增幅居全国第1位。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62.8亿元,同比增长41.8%,体现产业、科技、人才成果的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国或中部地区继续处于领先位次。正如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所说,下一步,安徽将充分利用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坚持试验区和试点省“两位一体”,举全省之力推进自主创新,重点是突出“三体建设”、扩大“四个成果”,即强化企业主体、打造创新载体、推进产学研一体,努力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产业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到2015年,皖江城市带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率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形成8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皖江激扬澎湃,江淮焕发神采。6700万江淮人民正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大潮中。我们期待一个在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中不断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和谐新皖江早日与世人见面。

  本报记者 杨继红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