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走进刑法新时代的大门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8月18日07:47
  颜九红

  “我们是站在新时代、新的人类发展时期的大门之前呢,还是仍然在老路上蹒跚?”在刘仁文教授新近出版的《刑法的结构与视野》一书中,作者以开阔的研究视野,多方位的立体研究方法,无畏的学术勇气,爱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学术鉴赏力,以及精到细致的教义学研究,赫然站在刑法新时代的大门前。

  多方位立体研究范式

  一百年前,李斯特提出整体刑法学的研究体系;二十年前,储槐植教授提出刑事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方法论;如今,刘仁文教授提倡立体刑法学,即在刑事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倡导多方位立体研究范式,前瞻犯罪学,后望行刑学;左看刑事诉讼法,右盼其他部门法;上对宪法和国际公约,下对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对内加强刑法的解释,对外重视刑法的运作。

  从整体刑法学到刑事一体化,再到立体刑法学,有继承,也有超越;有坚持,也有发展。只是,立体刑法学的命题,使得刑法学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明确,有助于促使历史形成的学科断裂层加速弥合,充溢着恢复大刑法应有的恢弘与尊严的辽远志向。

  “一个人需学会超出近在咫尺的东西去视看———不是为了离开它去视看,而是为了在一更大的整体中按照更真实的比例更清楚地看它。”长久以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式的注释性研究,泡沫式的表面繁荣,无法掩盖刑法学研究面临的视野狭窄、理念落后、方法陈旧、内容低水平重复的危机。在刑法之内研究刑法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在刑法之外和刑法之上研究刑法,一直是我国刑法学研究的软肋。

  当代中国刑法的转向

  刘仁文教授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刑法学研究,必须开动脑筋,去感觉和吸收生活中的一切震动,去寻找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考进路,去开拓和发现崭新的研究视野,去颠覆和纠正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其他部门法“井水不犯河水”的断裂式研究格局。在加强刑法教义学研究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刑法的价值取向的研究,还必须重视对刑法改革的发展方向的关切。

  “中国刑法究竟应当向何处去?”刘仁文教授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惊人的归纳能力,提出当代中国刑法的九个转向:从革命刑法转向建设刑法,从国家刑法转向公民刑法,从严打刑法转向宽严相济刑法,从政策刑法转向原则刑法,从民法的刑法化转向刑法的民法化,从身份刑法转向平等刑法,从个人刑法转向个人与单位并列的刑法,从刑罚之单轨制转向刑罚与保安处分之双轨制,从封闭型刑法转向开放型刑法。这一概括尽管还只是粗线条的,却回答了今后“中国刑法应向何处去”的重大理论问题,准确把握了整个国家刑事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向。这对于正确理解转型时期我国刑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爱国忧民的为学原则

  “千仞立身何所悟,事凡缓急要忧民。”爱国忧民,是刘仁文教授十余年来坚持不变的为学原则。对期待可能性的研究,便是适例。他对“我国如今是一片太平盛世状,对犯罪人鲜有同情之心”之现状,深感忧虑,不愿眼见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湮灭,极力倡导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发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积极意义。他提醒立法者,“法不强人所难”。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提倡,正是“想对在强大的国家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脆弱的人性倾注刑法的同情之泪的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入情于法,法顺人情,冲淡了法的冷酷的外貌,有利于拉近法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公众对法的认同与忠诚。

  不论对于“刑法结构”这一多少带有他“学术标签”的问题的反复求证,对过失危险犯、严格责任、刑法溯及力、敌人刑法、刑事政策等当下前沿理论问题的探索,还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发展的观察和分析,他都既立足于中国,又能在比较刑法的层面上展开;既深入到国际公约中细察大义,又能准确诊断时代的脉象。刑法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悄悄开启,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变动的时代给刑法学者带来的契机,立足于祖国大地,使思想和心灵翱翔于世界的天空。

  “我们是站在新时代、新的人类发展时期的大门之前呢,还是仍然在老路上蹒跚?”在刘仁文教授新近出版的《刑法的结构与视野》一书中,作者以开阔的研究视野,多方位的立体研究方法,无畏的学术勇气,爱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学术鉴赏力,以及精到细致的教义学研究,赫然站在刑法新时代的大门前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