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水袭击 > 甘肃舟曲泥石流 > 最新动态

舟曲灾区“90后”士兵:宣告了一代人的成长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18日21:29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18日电(记者蔡晖、樊永强、王经国)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娇娃娃”;他们,是百姓眼中的“大救星”!

  在舟曲灾区,活跃着大批被人们称为“娃娃兵”的“90后”士兵。他们急难险重挑重担,苦活累活抢着干,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

  尽管还透着青涩,但成熟正在发生;也许仍个性鲜明,但责任已经扛起。

  在救援的特殊考验面前,可爱可敬的“90后”,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宣告了一代人的成长。

  救援任务异常艰巨,“90后”士兵奋不顾身

  舟曲抢险救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的6000多名官兵中,“90后”士兵占到了40%以上。在救援一线,这些青年战士在党员骨干带领下,争分夺秒搜救群众、奋不顾身清淤排险,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次舟曲受灾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救援难度和对官兵身心的挑战却很大。”曾带领官兵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和玉树抗震救灾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刘雷认为,“对入伍时间不长的"90后"战士来说,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生离死别的冲击,每天要干的都是苦活、脏活和累活。” 持续高温的天气,高度腐烂的人畜尸体,异常繁重的救援任务,都使刚刚离开家门、走出校门的年轻士兵面临严峻考验。

  记者在搜救现场看到,战士们在深可过膝的污泥浊水中奋战,头顶烈日暴晒,汗流浃背,从上到下满身泥污。为了不伤害废墟下的幸存群众、保护遇难者遗体完整,大多数时候,官兵们都是靠双手一点点刨挖、清理。许多人因长时间连续作业,而双手磨烂、指甲磨脱。

  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兰州军区某摩步旅的战士张文双手已磨满水泡,为了便于救援,他一直不肯戴上手套。他说:“人命关天,争取一秒是一秒。”

  为尽快搜救出更多生命,官兵们顾不上吃饭休息,没日没夜高强度工作,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不少战士因过度劳累虚脱晕倒。

  1991年出生的大学生新兵邢立鹏在一栋坍塌的四层楼房内发现了两名幸存者。三具遇难者遗体被倒塌的房梁压住,支撑起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两名幸存者被困在里面。只要一动遗体,房屋就可能倒塌,生命通道只能从遗体下面开挖。

  邢立鹏含着眼泪靠双手不停地刨着,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最终救出幸存者时,邢立鹏已趴在废墟下10多个小时滴水未进,双手被磨得血肉模糊……

  面对记者,这位年轻战士声音嘶哑地说:“当时完全忘记了害怕,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把他们救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淤现场腐臭冲天。强烈的气味让不少“90后”士兵当场呕吐,但吐完后又冲上战场。一天工作下来,战士们往往恶心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出生于1990年的武警森林支队战士满建希,入伍前连铁锹、铁镐都没有摸过,更没有见到过死者遗体。参加救援后,他觉得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他说:“废墟下埋着的都是我们的亲人,如果不把他们尽快挖出来,我会愧疚一生的。”

  “90后”士兵个性鲜明,正确引导可成为部队战斗力提升重要资源

  在人们的印象中,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90后”年轻人,是“电视机前、电脑前、课桌前成长的一代”,身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也带着明显的缺点。

  “最近几年,随着"90后"青年大批进入部队,我们发现这些战士有着"独生子女多、文化程度高的多、家庭条件好的多"等整体特征。”在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范长秘看来,“90后”战士有理想、有抱负、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吃苦意识、纪律观念较差。通过部队的教育锻炼,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将发挥重要作用。

  19岁的新兵陶腾,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跳进齐胸深的泥水里,打捞遇难者遗体。

  8月8日中午,陶腾所在的某集团军防化团六连六班受领了一项新任务——在瓦厂桥堰塞区域打捞漂流物。

  “一个班6名战士,4名是"90后",连里正是考虑这一点,才安排了任务较轻的打捞工作。”连长杨敬安告诉记者。

  到了河边,几名新战士愣住了:两具遇难者遗体漂浮在水面上。

  “"90后"的跟我跳。”这时,一个稚嫩而坚决的声音响起。

  “咚”的一声,陶腾第一个跳进激流。其他新战士见状,也一个个跟着下了河…… 轻轻抱上,缓缓抬起,静静安放,细细擦洗……打捞整理完两具遇难者遗体后,几名新战士脸色煞白,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受这次经历启发,陶腾在当晚主动发起倡议,号召全连“90后”士兵组成突击队,向党员骨干和老兵“学着干、比着干”,担负最艰巨的任务。

  倡议发出后,立即获得全连“90后”响应。很快,突击队由最初的18人扩展到全营56名“90后”。仅8月15日一天,这支“"90后"突击队”就清理淤泥40多立方米,转运物资300多件。

  “原本我们对"90后"战士能否扛得住还心存担忧,没想到他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完成任务这么好!”防化团政委张贵泉告诉记者,这些“90后”战士勇于争先,官兵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全团不分干部战士、不分党员团员、不分新兵老兵,苦活累活抢着干、昼夜不休比着干,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最初阶段的各项任务。

  “90后”士兵在救援中所表现出的成熟、英勇和责任心,让部队一线指挥员甚为欣慰。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李长才告诉记者:“这次救灾,"90后"战士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超强战斗力,实践证明他们是完全可以担当大任、值得托付的一代。”

  “90后”士兵作用凸显,离不开部队的教育锻炼培养

  这次救援,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出动兵力最多、分布点位最广、担负的任务也最为繁重。不论是在搜救群众、清理淤泥现场,还是在堰塞湖爆破、水面救援现场,都能看到“90后”士兵奋勇争先的身影。

  集团军政委刘雷认为,“90后”士兵群体之所以能够在此次抢险救援中凸显出来,离不开近年来部队上下所付出的努力。他说:“首先证明我们深入开展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扎实有效、深入人心的。”

  刘雷说,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育引导,“90后”战士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都有了显著提高。“战场是最好的训练场。”刘雷说,近年来频繁执行多样化任务,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升。

  “此外,也说明了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刘雷说,近年来,部队在执行任务中积累了在一线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广泛开展的“火线入党”“火线立功”“比干劲、比作风、比贡献”等创先争优活动激发了基层官兵特别是青年战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随着“90后”士兵逐步成为基层官兵主体,部队近年来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做了相应调整。 范长秘说:“我们要对"90后"士兵以充分信任,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对他们的管理要更加精准,引导要更加及时,对话交流要更加平等。”

  事实上,针对“90后”士兵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较强的特点,各救援部队十分注重战士自我教育和管理,广泛开展让“90后”教育、管理、带动“90后”的活动,形成了在救援一线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