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判语,不说已是许多年,称为“性格即命运”。
初次听闻,远在20多年前。甫入大学,教授外国文学的先生,登台即称“性格即命运”,概括古希腊悲剧,并推演至以塑造悲剧人物形象为主的传统文学。由太行之巅的小山村,负箧求学于渤海之滨的大城市,旅途坎坷,风物变幻,闻见迥异,叹服之余,言必称之。
今年想起,缘自教育。女儿秋季开学升初三,小学6年,迹近“放羊”,任由老师教,自己学,初中两年,始按部就班走,循规蹈矩学。每天工作量巨大,静静学上两三个小时,就渐渐失去耐心,心情和神情都急躁甚至恶劣起来,休息或者活动一阵,才能平息。笔者为此隐隐不安:同辈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灌输努力提高嗓门发言,抓住一切机会发展,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很少人会有耐心了解和理解别人,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弥足珍贵。
尤令人担忧的是,女儿个性极强。例子有许多,最典型的一则是,读小学六年级时,班主任“胁迫”孩子们上课时间花钱给自己过生日,全班近80人,只有女儿和另外一名学生不交;老师生日宴开始,既不歌声祝福,也不飞扬彩屑,更不问津蛋糕,自始至终心怀仇恨,冷眼相向。而在此前,笔者曾苦口婆心“诱降”,比如为人师表不易,师生情谊难得;也声色俱厉喝斥,比如固执己见害人害己,针锋相对两败俱伤。饶是如此,女儿依然含泪坚持,不为所动。我心里恨恨的骂道:兔崽子,中国和世界都是男性主宰的,小小年纪就不妥协,以后嫁到别人家,难免有苟且之人和苟且之事,日子怎么过下去呀?!
上月中旬同学聚会,聊起家有女儿的喜与忧,七嘴八舌,感慨颇深。省城某局局长,其女开学升高三,十几年勤学苦读,疲惫不堪,最近半年心情糟糕,经常发无名之火,父母不敢怒,不敢言。为了缓解紧张情绪,给怨气找一个发泄出口,局长暑假期间每天早上陪着在滨河公园散步。仰观蓝天白云,俯察绿草碧水,东扯一句闲言,西说一句碎语,孩子心情渐渐朗润。局长总结似地说:作为女孩,考多高的分数,上什么样的大学不太重要,关键是养成一个好性格,斤斤计较,不见容于人,很可能意味着人生悲剧。
另一位同学,为省城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兄妹4人,兄长最大,成绩最好,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续读硕士、博士,不惑之年,事业有成,待遇优渥,受人尊敬。长期以来,弟、妹既以之为荣,复以之为范,志存高远,积极进取,阖家朝气昂然,蓬勃向上。但等到找对象,麻烦却不期而至,尤其两个妹妹,潜意识里都以长兄为模板,左看不行,右看不对,只能半带遗憾出阁。
第3位同学是某单位总工程师,孩子大学在读,已然成年。他说,家庭教育必须有男性尤其是父亲的参与,否则问题多多。但怎样介入、介入多少,却是一门学问。父亲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理想追求、悲伤喜悦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比如极度追求物质享受,会使孩子变得俗不可耐;过于傲慢清高,又会使孩子难以与人相处。这对女孩的成长尤其有害。女孩最需要培养的是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倾听的能力、协作的愿望,以及多元的而非单调的价值观和幸福观。男儿当自强,女儿当自量。
侯红武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