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浙江“逆城市化”现象调查:大学生不愿进城落户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19日08:22
  就业压力大买不起住房 农村大学生不愿进城落户 浙江“逆城市化”现象调查

  曾几何时,考上大学当一个城里人,是很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可如今,在浙江省的很多地区,保留农民身份却成为了当下大学生的“共识”。

  最近,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公布了一组数据:2009年,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18.9万人,降幅高达67%。

  据《法制日报》记者调查,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在浙江城乡间越来越常见。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毕业后很可能会面临失业。保留农村户口,到时候至少我还有土地

  一个月前,浙江省衢州市黄家乡的徐波接到宁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期临近,各项手续都准备齐全。为了徐波的户籍问题,慎重地一家人特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作为当事人的徐波首先发言,他拿出录取通知书,指着上面的“新生是否农转非可以自愿”明确表示——没有硬性的要求,他的第一打算就是保留农村户口。 对于这样的决定,徐波说,这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

  8月中旬,他参加了高中同学的毕业聚餐。十几名农业户口准大学生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农村户口那么吃香,为什么还要“农转非”?

  “结束时,大部分人都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做"农民"。”徐波说。

  农村户口吃香?

  面对记者的疑惑,徐波解释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毕业后很可能会面临失业。保留农村户口,到时候至少我还有土地,如今城市越扩越大,土地越来越紧俏,这些土地就是保障。”

  为了更加直观,徐波的父亲老徐随后直接给记者算了一笔“眼前的账”——徐波念的是民办本科,学费每年16000元,生活费8000元左右,徐波的父母在村附近的工厂上班,两个人平均每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这2万余元的开支将近占了我们家庭收入的一半,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老徐坦言。

  “现在村里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值钱。政府征用老百姓的地,几年前每亩1万多元,去年已经涨到2万多元了。这几年村里都有土地征用金的分红,户口放在农村,至少可以拿到村里分红、征地补偿、青苗补助等,缓解不小压力。一旦把儿子户口迁到城市上学后,就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了“钱”而把户口留在农村,老徐直言不讳。 老徐透露,村里的田地恰巧在当地规划建设的工业开发园内,1年之后,就会大面积征用,2万元左右一亩的征地补偿,再加上每亩青苗补助费等相关费用,“这笔钱,相当于孩子两年的学费”。

  老徐告诉记者,他了解到,这几年没有一个年轻人考上大学愿意把户口转走的,“这更加坚定了一家人的决定”。

  如今家里有宅基地有房,遇到拆迁不仅能分一百多万元拆迁款,还能分几套回迁安置房

  杭州城郊,余杭区某村。

  小林家的新房位于一个池塘边,精致的三层别墅,外墙黑白色调与周围的农田、小池相互映衬着,一派江南民居的韵味。

  小林很庆幸自己一直没有“农转非”,有了农村户口,就有宅基地。

  “房子可以自己一砖一瓦盖,周边的花草树木是自己一棵一棵种的。这样花园式的住宅环境,我恐怕在大城市打拼一辈子都赚不到。”看着自己亲手盖起的房子,小林一脸地陶醉。

  2006年,大学毕业的小林看重IT业在杭州的发展前景,决定留在杭州市中心工作。对于大城市,小林至今仍保有着一段“拥挤”的记忆:每天清晨7点30分闹钟规律性地响起,自己在杭州某社区的群租房内醒来。三室一厅房共被隔成5个房间5个家,他的私人空间仅10平方米。

  几年间,从当初小职员,一直做到部门主管,他有了落户城区的打算。2008年时,他和女友觉得,应该买房结婚了。 “我们没有条件做"啃老"族,双方父母都是农民,不能要求他们资助我们什么。且自己的存款不多,只能买首付不超30万元,全价80万元上下的房子。”小林告诉记者,当时杭州城郊的房价也已近每平方米8000元。

  2009年年底,两人本想把房子定下来,此时房价涨得速度让人心寒。“市区的房子起码200万元,一算还得贷130万元,分30年还,一个月7000元左右。”小林说。

  面对攀升的房价,小林开始泄气,自己的收入已算所谓“白领”,却要被一套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时加班至半夜回到出租房内,却失落地发现,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连这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都不属于自己。”过完年,小林放弃了买房落户市区的梦想。原因很简单——买不起一套理想的房。

  今年年初,小林开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原先购房时觉得紧巴巴的60万元,没想到用起来还略有剩余。”小林说。

  记者看到,除了三层小楼,小院围墙、花坛也都是修葺一新。小林透露,房子内部花了30多万元,外面的返修花了10多万元,剩下的钱准备下半年凑凑再去买一辆车。

  “买了车后,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与在市区里挤公交比,也差不了多少。”小林告诉记者,如今家里有宅基地有房,遇到拆迁不仅能分一百多万元拆迁款,还能分几套回迁安置房。早几年村里“农转非”的孩子,看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后悔自己没有眼光,都在做各种“努力”迁回来。 对于“逆城市化”一说,小林觉得,这不是“逆潮流”,只是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各项福利制度越来越完善,很多外村姑娘都嫁不进来,何苦要改变这个身份”

  今年8月的一个周末,蒋伟民第一次参加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溪口镇上白村党支部会议。

  会上,大家讨论下一轮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大学毕业后即回到村里工作的蒋伟民在会上建议,现在来溪口旅游的人中,不少都是年轻人还有小孩子,持续的高温天气,也是冷饮热销的旺季。所以各家开的小店可以针对年轻人的口味,卖些刨冰、奶茶。

  刨冰机的成本不高,四五百元一台,村委会出面团购的话价格可以更低。大伙听了一致叫好:“夏天主要卖刨冰,冬天主推奶茶,这一来又多了一笔收益。”

  溪口镇上白村,毗邻溪口景区。近年来,上白村人凭借地处旅游热线区域,大力发展村集体旅游产业,每年的村级集体经济的收益都上百万元。

  “这笔收益,除了用于村经济自我发展外,其他绝大部分都用于增加村民的福利,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体系。”蒋伟民告诉记者。 奉化本地一位姓汪的老人告诉记者,到了年末,村里会把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发到每个村民手里。各家的有线电视费由村委代缴,每年四月份体检是村委出钱组织,平常各种娱乐节目村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安排相当紧凑。

  说起前段时间村委会组织村民到上海旅游的经历,老汪斩钉截铁地说:“回来后,大家都觉得,大城市人又多,交通又拥挤,还是咱们自己村里好。”

  沿着上白村一路前行,远处茂林翠竹峰峦叠翠,近处水蜜桃园连绵,蒋伟民告诉记者,在村旅游经济带动下,村里的雷竹和水蜜桃种植业也形成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成为村里经济的一大支柱。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各项福利制度越来越完善,蒋伟民坦言,“很多外村姑娘都嫁不进来,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何苦要改变这个身份”。(记者 马岳君 陈东升实习生 郁燕莉)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