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权威论坛:中国杂交水稻大步走向世界(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19日09:3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最新品种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人民图片
  2009年底在长沙召开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巴基斯坦、东帝汶、老挝、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20国政府部长级农牧相关方面官员和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出席。人民图片

  杂交水稻是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首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为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推广为亚洲、非洲一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也增进了中国与推广国民众间的友谊。

  “东方魔稻”——

  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

  196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我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6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由于单产比常规水稻大幅度增加,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东方魔稻”。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科研成果转让给美国,拉开了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率先在印度、越南等水稻种植国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印度和越南成为继中国之后大面积成功应用杂交水稻技术的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有多个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商业化生产应用。

  截至去年,中国以外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约为300万公顷。越南1992年在北部试种中国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后,开始大量引进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1.1万公顷快速上升到2003年的60万公顷,2008年达到67万公顷。杂交水稻的增产率达20%以上。200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杂交水稻及配套技术示范经济援助项目,在巴基斯坦试验、示范中国的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品种与当地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和普遍适应性,一般增产幅度达30%以上,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广泛欢迎。此外,印尼、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亚洲国家和一些非洲、南美国家引种我国的杂交水稻,都获得成功。

  目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10多个,除中国外,全球每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1亿公顷,而其中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目前仅300万公顷。据专家预测,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2020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万公顷。仅此一项,全球每年将增收稻谷7000万—8000万吨,可多养活2亿多人,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缺粮国家迫切需要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以解决其粮食自给难题。这给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 “杂交水稻外交”——

  提高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的心愿,为实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杂交水稻外交”的建议,希望通过杂交水稻在国外的推广,为世界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贡献,同时提高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995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支持解决低收入、粮食短缺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选择15个国家提供援助经费,推广杂交水稻,这为杂交水稻在世界的研究推广提供了良机和条件。“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培训项目、政府间援助项目,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向外界广泛展示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浓厚兴趣。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都谈到农业合作问题,指名要中国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2000年,菲律宾总统参观了由中国专家育成的杂交水稻的高产示范田后,当即号召国民种植杂交水稻。由于杂交水稻在菲的增产效果显著,菲政府先后两次邀请袁隆平访菲。

  为帮助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并聘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名专家作为国际技术顾问。中国专家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为促使杂交水稻在美洲发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始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常年派专家前往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在湖南长沙举办了4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东南亚、南亚、非洲等30多个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逾千名。此类培训大力传播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和其他先进农业技术以及优秀的农业推广经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持续获得学员和所在国的高度评价。东帝汶农业部长表示,当地百姓掌握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后,东帝汶就有希望摆脱饥饿的威胁,中国给东帝汶带来了稳定繁荣的基础。 “农业走出去”——

  实现杂交水稻品种和配套技术应用本地化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还带动了我国其他相关产品出口,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促进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近几年的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促进了我国农业高科技国际间的合作,带动了其他农业科技交流活动,十分有利于世界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海外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注入,实行资本、技术和人才三要素的整合,形成一整套成熟过硬的管理营销经验和雄厚的科研、经济实力,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已取得一些成绩,但相对而言,这项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还很小,年出口杂交稻种量仅为1.5万吨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越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着发展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政策制约与贸易壁垒等等,这些都是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难点,亟需加以解决。

  首先,规范杂交水稻品种资源出口途径,切实保护杂交水稻知识产权。在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中,对于需要出口的杂交水稻亲本,要采取严格的审核和登记制度,从而保证杂交水稻品种资源从合法的、正规的渠道出口,保护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资源的合法权益。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杂交水稻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中,势必与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组织或企业等开展广泛的科技或经贸合作,这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用我国杂交水稻专有技术和专有品种的知识产权问题。在杂交水稻商业化应用前要预先在拟推广国家和地区申请品种保护权或专利权,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商业和经济价值。

  最后,优化策略,分步推进。杂交水稻国际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现有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销对路”的方针,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计划。近期以要求迫切且基础较好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为重点,快速、稳步推进,然后向亚洲地区其他国家辐射。同时,在非洲和南美洲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国家,扩大试种、示范,取得成功后向周边国家传播。

  在发展战略上,应走“本地化”发展之路,杂交水稻国际化种业大公司应最终把大本营搬到推广国,从而实现杂交水稻品种和配套技术应用本地化,并全面完善杂交水稻种子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

  中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裴广江

  日前结束的第十五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决定,将今年10月30日定为非洲首个粮食与营养安全日。这项决定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全非洲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开发粮食生产潜力,争取尽快成为世界的“面包篮子”。

  民以食为天。在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粮食安全如今依然是个问题。有关数据显示,非洲迄今仍有近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非洲也是世界上惟一的粮食纯进口大陆。这其中既有殖民统治时期大多数非洲国家实行单一种植留下的遗患,也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冲突不断以及对农业重视不够和投资不足等原因有关。2005年至2007年,非洲的人均粮食产量比1960至1962年减少15%,这使其在随后的粮食危机中,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国家甚至因此发生骚乱。同时,因为农业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是支柱产业,并且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其发展滞后也影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非洲大陆的2亿公顷耕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绝大多数品种的粮食、蔬菜和果木,这为其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只要拥有技术、资金、优良的种子、足够的化肥和灌溉条件,并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等条件得以改善,非洲迅速实现粮食自给指日可待。正是基于这些认识,非洲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的重视。非洲联盟首脑会议多次都把发展农业作为讨论重点,决定把关系非洲未来的农业作为最优先发展领域,同时倡议各国加大农业投资,争取到2015年将缺粮人口减少至2009年的一半。

  农业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就向非洲很多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功,让发展中国家最多的非洲大陆迫切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此外,中非在资源和市场方面互补性强,为扩大中非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非洲的耕地、水资源、草场和渔业等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发展农牧渔业的良好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加强该领域合作既符合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的大形势,也符合非洲发展的战略需要。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在非洲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逐步增加,不但向非洲派遣农业技术专家,而且为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8月中旬,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非洲国家与会代表也纷纷表示希望中国继续推动农业技术转让,希望中国政府加强在非洲的资金投入、农产品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肯尼亚副总统穆西约卡表示非常希望学习中国的经验,肯尼亚要从靠雨水吃饭转变为靠灌溉吃饭,希望在种子技术、粮食产品加工等领域与中方加强合作。应该说,中非农业合作机制正日趋完善,这种合作有效地提高了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选的粮食增产技术,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推广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是水稻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援助成果显著:在马达加斯加、马里等国,杂交水稻已经试种成功;在利比里亚、喀麦隆、多哥等国,建成了以杂交水稻种植为内容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尼日利亚、几内亚、贝宁、卢旺达、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得到了培训。可以说,高产的杂交水稻在不久的将来会让更多非洲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着中非农业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相信在非洲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背景下,中国将在非洲成为“面包篮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将实实在在的利益带给非洲人民。

  提供技术支撑(国际视野)

  人民网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张慧中

  印度尼西亚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但由于生产方式陈旧等原因,自1945年独立以来,稻谷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印尼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稻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尼甚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进口国。

  2001年,印尼船王王景祺在南京参加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时,对中国杂交水稻深感兴趣,决定将其引进印尼。2002年,他成立专业进行水稻品种选育和引进开发杂交水稻的三禾农业公司,并邀请中国著名的滇型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李铮友教授前往印尼指导和合作,种植当年即获成功。随后,印尼陆续与中国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中国四川国豪种植业公司等合作发展杂交水稻,水稻产量逐年上升。

  2006年12月,毕业于印尼农业最高学府茂物农业大学,同时也是一名农业经济学博士的印尼总统苏西洛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宣布:印尼政府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力支持全国水稻增产。他还提出2007年内水稻增产200万吨,不再从外国进口大米的目标。

  2007年,印尼实现了水稻增产200万吨的目标,自1985年短暂的自给之后,再次进入了水稻自给自足的时代。到2009年,印尼水稻年产量达到6439万吨,不仅实现自给,还向日本等国出口有机大米。

  今年,中国与印尼的杂交水稻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依据中印两国政府于2003年10月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两国于2008年12月签订的关于援助印度尼西亚杂交水稻技术合作项目的换文记载,“援助印度尼西亚杂交水稻技术合作项目”于2010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项目由中国商务部提供援助款、由隆平高科实施。项目技术合作将持续至2013年4月30日。

  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印尼进行杂交水稻技术示范,帮助其引进中国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并且利用当地良好的水稻资源优势和中国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选育更加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增产优势更加明显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帮助印尼提高水稻单产。

  自6月起,该技术合作项目开始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中国驻印尼专家组已全部到位。截至6月底,该项目在西爪哇省的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秧田也已进行了播种育秧。印尼农业部为表示对中国政府杂交水稻技术援助项目的感谢和重视,还决定于近期为此项目召开启动仪式。

  在中国和印尼还将分别培训一批杂交水稻科研和技术人员,并在项目结束后将中英文的技术方案移交给印尼,为杂交水稻在印尼进行大面积推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与中方的合作,印尼将拥有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和优良的种子仓库。

  指导科学种植(国际视野)

  人民网驻越南记者 刘刚

  杂交水稻在越南安家落户已近20年。上世纪90年代初期,越南就在同中国接壤的一些乡村试种杂交水稻。随着试种取得初步成功,越南农业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推广。杂交水稻在越南平均每公顷产量约为6.3吨,比常规稻要高出1.81吨左右。这不但大幅提高了越南水稻总产量,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还为越南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立下汗马功劳。越南政府还在2002年授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勋章,以表彰他对越南杂交水稻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越南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零零星星的杂交水稻种植迅速发展到目前70多万公顷的规模,今年计划将增加1200公顷,以进一步降低稻种成本,而1998年杂交水稻育种面积仅有340公顷。一些生长周期短的杂交稻种如T—H3—3、VL20、HYT100、TH5—5、LC25等在越南北部地区大面积种植。在南部地区,生长周期在90—100天的杂交稻种帮助九龙江平原的农民通过提前或推后插秧时间,躲避雨季汛期,以减少洪涝灾害对水稻造成的损失。这不但是越南全国杂交水稻推广取得巨大成功的标志,也是越南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点种植不同品种杂交水稻的成功范例。

  随着越南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南农业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尽管如此,得益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水稻总产量并未随着农业用地减少而下降。仅以2004年为例,越南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较前一年减少了9000公顷,但2004年越南水稻总产量不但满足了国家粮食储备的需求,还向世界出口大米400多万吨。2009年受多个强热带风暴影响,越南西原地区和中南部沿海地区水稻歉收,但由于越南南北两大“粮仓”红河平原和九龙江平原大力推广种植高产的优质稻种,全年水稻产量不但并未减少,反而达到3890万吨,比2008年还增加了近17万吨,大米出口量更是增加了25.4%,创汇27亿美元。

  杂交水稻不但提高了产量,还改变了越南水稻种植思路,即减少种植面积,提高产能和质量,面向世界市场。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指导各地方政府鼓励农户和企业生产杂交稻种,并及时对新培育的稻种进行实验,还选派农业技术干部到田间地头宣传杂交水稻的优势,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越南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同中国杂交水稻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合作,通过对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的杂交水稻稻种进行试种和研究,目前已实现部分杂交稻种的国产化。越南中央种子公司同农业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出的HC1杂交稻种在实验取得成功后已在多个省份大面积种植。依托科研机构+种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越南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自主满足国内70%的杂交水稻稻种需求。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