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打准安全事故的“七寸”
文/林蔚
据8月18日媒体报道,国家安监总局通报称,黑龙江伊春烟花爆炸事故初步认定为企业非法生产。
又是非法生产!为什么非法生产总是层出不穷?还有多少企业仍在非法生产?还会有多少矿难、爆炸等悲剧在酝酿?而谁该对这一切负责呢?
该受指责的毫无疑问应属地方安监部门。从伊春爆炸事故看,虽然早在两个月前安监部门就发现了这家名为“华利实业”的鞭炮厂存在问题,并采取了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措施。但是,扣完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后的跟踪监督缺位,致使那个把安全生产法规束之高阁的企业,为了利益,继续把安监处罚同样束之高阁。
然而,让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的全部责任是不公道的,把所有愤怒的口水都向它喷去,恐怕太抬举它了。一方面,有限的安监执法人员根本不可能覆盖所有企业。另一方面,安监人员虽有执法权,却缺少城管或警察那样的强势。记得一位在地方做过安监工作的朋友曾向笔者抱怨,安监很难做,你查处得太认真领导会不高兴。安监部门在基层的处境跟环保部门有一比,你必须看领导脸色行事。
其实,这话才点到了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真正症结所在。尽管并非所有的地方领导都这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领导心中,GDP比安全生产重要得多。有的甚至把严格安监执法看作是对投资环境的负面影响。有为了顺利上项目甚至不惜给安监执法部门施加压力的,还有为违法违规者说情甚至直接干预对违法企业查处的。这使安全执法很难到位。而一旦出了事故,这些地方领导通常又会想方设法掩盖事实,隐瞒真相,推脱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改变这样的领导,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就扭转不了,不出事故只是侥幸。
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安全生产新政,重特大事故后果严重,最高将追究省部级领导的责任,表明中央在治理安全生产事故“打蛇打七寸”的英明和决心。但笔者以为,要想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光有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追责还不够,还必须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强扭”到科学发展观上。具体办法是,在加大反腐力度,坚决打击违法、非法生产后面的“黑保护伞”的同时,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不是事故否决,而是凡安全工作不力就否决;坚决不以GDP作为考核干部的唯一标准,不将GDP作为主要政绩导向。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很难。但一个文明的国家,只有拒绝染血的GDP,才能让劳动体面,让生命有尊严。因此,再难也值得做、应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