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286亿美元 继续领涨全球车市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22日15:40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常红) 中国社科院今日在京发布的《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达286亿美元,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将继续领涨全球车市。煤炭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成品油市场将有所提升。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56800万吨,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偏弱。 中国已成机械工业出口大国,但质量竞争力落后明显。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达286亿美元 将继续领涨全球车市

  蓝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14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86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1.64%提高到2008年的2.32%,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维持稳健增长的趋势,2008年为-00067,已接近零值。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水平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2004年超过了美国,伴随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成为汽车产品的净出口国。

  最后,蓝皮书预测,2010年,伴随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汽车市场的消费信贷环境将有较大改善,全球汽车销量将出现较大回升。中国作为2009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将在2010年继续领涨全球车市。

  煤炭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 成品油有所提升

  蓝皮书指出:“十一五”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不同能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煤炭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13.11%下降到2008年的5.53%。石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缓慢提高,平均市场占有率从“十五”期间的0.84%提高到“十一五”期间的1.08%,其中,成品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从1.70%提高到2.63%。

  蓝皮书分析指出,由于受到自身能源需求量快速增加和环境压力增大的限制,煤炭进出口的“一增一减”使得中国煤炭产业的外贸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提升,但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石油资源较为贫乏,对石油的需求量大,而自给能力较低。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另外,中国石油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大大弱于美国。最后,蓝皮书指出,预计中国能源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煤炭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但在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预计2010年随着经济回暖,能源生产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56800万吨 居世界第一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56800万吨,是排名前五的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粗钢产量之和的2.2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表现出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进入2004年以来,增长态势更加明显,2008年达到新高12.09%。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从粗钢产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比较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等方面看,中国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为钢铁生产强国的日本、德国等出口的钢材以高附加值钢材为主,而中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出口的钢材以低附加值普通钢材为主,而这类钢材的生产和技术难度不大并且竞争激烈。

  最后,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钢铁企业“挖潜改造”、重视技术进步、企业降本增效与产品升级的推进,凭借成本优势,中国钢铁制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仍旧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预计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仍处于上升通道。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蓝皮书指出:2001~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偏弱。中国的铅、锡、锌一段时期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但近年来已经大幅度降低,铝和铜国际市场占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偏低水平,只有镍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不断上升态势。六种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4年达到8.2%的高点后迅速回落,2007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1%,仅为2004年的一半。未锻造铜及铜合金、锌及锌合金、锡及锡合金质量竞争力指数有所提高,铜材、铝材则相反,其质量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从国际比较来看,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和南非的有色金属工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并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总体上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中游水平,但和其他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或上升的发展态势相比,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有所下降,需要引起特别注意。最后,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企稳回升态势明显,预计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将持续震荡上行,有色金属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将逐步提高。

  中国造船工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强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欧洲造船业的衰落,世界船舶工业的主要竞争格局便维持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从1994年到2000年,中国造船业排名一直位列世界第三,占世界份额一直在4%~7%徘徊,而日、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30%,中国排在第三位;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提升到世界份额的17%;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582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20460万载重吨,分別占世界市场份额29.5%、37.7%和35.5%。中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续6年保持快速增长,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已成机械工业出口大国,但质量竞争力落后明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在短短几年之内即成为拥有绝对优势的世界第一。1995-2008年根据出口额计算的中国以及日本、德国、美国的电子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日本、德国、美国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一直到2002年都是世界出口的前3位,1995年,这3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18%、14.54%和8.99%,而中国仅为3.01%。其后,日本、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快速下降,而中国持续上升,2003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2,2004年又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1。2004年以后,是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最快的时期,5年之内提高了1倍以上,而同期美日德3国则处于单调下降状态。

  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竞争力需要有所提高,但远不及从数量上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如液晶显示板,2008年中国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10.52美元,而进口价格除了来源于中国香港、菲律宾的以外,均高于中国出口价格;集成电路,2008年中国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0.65美元,而进口价格除了来源于泰国的以外,均高于中国出口价格;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2008年中国出口平均价格为15.49美元/KG,在出口额前10位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中国已成机械产品出口大国。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之快是举世罕见的。日本、德国、美国作为世界机械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占据着世界出口的前3位,1990年,这3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56%、17.02%和15.80%,而中国仅为0.48%。其后,3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而中国持续上升。中国与日本、德国、美国4国合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1995年为44.99%,2008年为44.41%,几乎没有变化,即中国一国市场份额的增长填补了日、德、美等世界出口前3位国家市场份额的下降。

  中国机械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1990-2008年的近20年中从-0.5018增加到0.2080,增加了0.7098,除个别年份以外,几乎是单调递增的走势。而其他大国或是保持相对稳定或是逐步缓慢下降,日本从1990年的0.6978下降到2008年的0.5061,下降了0.1917;美国从-0.0793下降到-0.1390,下降了0.0597;德国先降后升,1990年为0.2787,2008年为0.2745,基本没有变化。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现有水平来看,中国低于日本、德国,但高于美国。

  中国机械工业的数量竞争力虽然可观,但质量竞争力与强国差距明显。如车床产品,2008年中国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台4236美元,其他国家中有可比数据的除英国以外,其价格至少是中国的7倍以上;发电机组,2008年中国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台291美元,有可比数据的其他国家中,最低的法国也高达6298美元。从单位净重的价格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但也处于各国中的较低水平。如车床产品,中国是10.92美元/KG,前10位国家平均为19.40美元/KG;发电机组,中国是12.79美元/KG,前10位国家平均为13.22美元/KG;轴承及零件,中国是7.84美元/KG,前10位国家平均为13.50美元/KG。

  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和医药工业与强国差距明显

  1990年以来,中国化学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提高态势,但20世纪90年代提高幅度不大,2000年之后提高幅度虽然较快,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偏低。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1990年为1.27%,2008年为4.65%。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上升速度较快但份额比例很小。美国、法国、德国作为飞机、航天器及其零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占据着世界出口的前3位,2002年,这3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26%、14.59%和14.30%,而中国仅为0.37%。在随后的几年中,除了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不变外,中国与其它两个国家均有所上升,但中国所占份额比例相当小,一直没有突破1%。

  德国、比利时、美国作为医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占据着世界出口的前3位,2002年,这3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60%、11.19%和11.00%,而中国仅为0.70%。在随后的几年中,除了比利时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不变外,中国与德国的比例均有所上升,但中国所占份额比例相当小,2008年刚突破1%。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