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天道酬勤唱大风——《清风斋咏怀》序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23日05:04
  山西的女诗人不多,兼擅诗、文、书、画者尤其少见。而解贞玲却是一位擅长书法,而又善文能诗,被人誉为多才多艺的才女。她的书法和散文作品曾多次获奖,《解贞玲诗书选萃》也一版再版,她的诗歌专集《清风斋咏怀》又即将付梓,果真是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可喜可贺!

  解贞玲有一首七律《卫铄颂》,尾联为“遵循卫铄修成路,天道酬勤唱大风”,一个“勤”字概括了她大半生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她的多种艺术成就虽然与先天禀赋有关,但其根本原因则是后天的勤奋。她自幼酷爱文学,勤于读书写作。上小学时,她的习作《双塔赞》便作为范文张贴在校园橱窗里,被同学们戏称为“文学家”。中学时期,对文学越来越着迷,决心为文学事业付出一切,发出“有她如此,夫复何求”的誓愿。假期回乡探亲,竟然因为一时无书可读而心急如焚,四处找来书籍,借着月光阅读。十年浩劫中,图书馆完全封闭,她通过“走后门”钻进书库,整天徜徉于书海之中,以躲避政治的喧嚣,抚慰青春的躁动,满足心灵的饥渴。因此被指责为“只专不红”,她却毫无悔意,甘愿做一个“死不改悔的读书派”。大学毕业后下乡劳动锻炼,别人带着一大堆食物,她却带去一大箱书籍。在艰苦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在凛冽的寒风中,是书籍给了她温暖;在偏僻的山村里,是书籍与她做伴;在孤寂的暗夜里,是书籍听她倾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借用秦观《鹊桥仙》中的这句词,表达了她读书、爱书的纯真、专一和坚贞。

  人们时常感叹“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年确实是人生的一大难关。工作的劳累、家务的繁重、父母的赡养、子女的抚育、人际交往的应对、家庭关系的烦琐、功名利禄的追逐、升沉荣辱的苦恼,如此等等,会把人折磨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生存尚且如此艰难,何况玩赏什么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的文学艺术!所以一般人很难闯过中年这一难关,而往往丧失继续奋进的锐气,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解贞玲则异于常人,卓尔不群。她能乱中求静,忙里偷闲,超然于世俗之外,沉迷于文学之中,利用“夜之余”“岁之余”,更加勤奋地读书、写作、练字。她深有体会地说:“回想余自幼钟情文学,数十载不敢懈怠,不惮劬劳,然未能大成。半世风雨,人生多艰,幸与文学结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离不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死契阔,与之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是我青春的"恋人",中年的"知己",老年的"伴侣"。学前修,步昔贤,淡泊名利,陶冶情操,得方寸之宁静,养精神之文明。”又说:“艺术是我生命的全爱,也是爱和生命的全部。我会一直陪伴着心爱的"伴侣",在这条寂寞的路上茕茕前行,从容走过。我相信经过痛苦、快乐、磨砺,生命与爱情,探索与创造,不断自我舍弃,不断吸纳,最终能走出迷津,直驶温馨、浪漫而迷人的港湾。”(《深情的眷恋 执着的追求》)“淡泊名利,陶冶情操,得方寸之宁静,养精神之文明。”此语深得读书、写作之真谛。唯其如此,文学才能化作自己的生命,融入自己的血液,也才能进入“温馨、浪漫而迷人”的精神港湾。请看这港湾的景象在她笔下是多么美妙:“每每深居书房,沏一壶清茶,捧一卷好书,或低吟浅唱,或掩卷深思,总是情不自禁,似有阵阵清风拂面,芳香袭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遨游书海,吮吸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忘却了烦恼,远离了喧嚣,抛开了功名,灵魂得以净化升华,心灵更加健康年轻。书房成为心灵的驿站,更是一处可以让思想飞翔和升华的地方。坐拥书香,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人促膝长谈,会心而笑,也可以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遨游古今,踏遍山川。”她又写道:“人在书房,却能阅尽人间风景,悟透人生真谛。目观于环宇之外,思接于千载之间。心静如春雨秋水,荡漾了浮躁的尘埃,过滤出清新的心灵,找到真实的自我,回到"澄怀物象"的自然状态。”(《陋室坐拥书香》)排除杂念,胸怀清静,是一种近乎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用之于治理国家,可以“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淮南子·泰族》);用之于文学创作,即所谓“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陆机《文赋》)解贞玲积数十年之修炼,已经进入了这个境界,思想便可以自由飞翔,笔墨便可以自由挥洒了。

  解贞玲勤奋读书,涉猎广泛,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而对中国古代文学则情有独钟,对经典名作能烂熟于心。从她的《步韵奉和武正国先生〈漫咏唐宋诗人词家一百首〉》中,可以看出她对一百位唐宋诗人都很熟悉,倘非认真阅读他们的作品,绝不可能作出自己的评价。这种文学知识功底和文学批评能力,即使是当今科班出身的古代文学研究生也未必具备。她的散文 《美哉 文人笔下的秋韵》,短短1000余字,就引用了屈原的《九歌》、宋玉的《九辩》、刘彻的《秋风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维的《山居秋暝》、李颀的《望秦川》、岑参的《巩北秋兴寄崔明允》、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登清晖楼》、赵嘏的《钱塘》、范仲淹的《苏幕遮》、苏轼的《水调歌头》、毛泽东的《卜算子》等名篇名句。解贞玲不仅大量阅读、引证古代诗文,而且能把它化为己有,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例如她的游记 《壮哉五台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翌日,一大早乘车赶往南台。虽说已是九月下旬,可阳光依旧耀眼,树叶依旧苍绿,秋凉仿佛还很遥远。秋风飒飒,山花烂漫,异草争芳,灿若铺锦。左右俯瞰,目不暇接,如坠云间。临近的诸峰也被轻纱似的雾气撕来扯去,如同滞重飘动的音符,弹奏着一曲美妙柔和的曲调。我触到了风的轻爽,嗅到了花的芳香。此时有飘然欲仙,天上人间难辨之感。我开始相信,台山确属人间仙境。台顶嘉木立,鲜花妍,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鸟蝶之飞翔,举熙熙然回巧献技。席地而坐,则清凉之状与目谋,潆潆之声与耳谋,真乃幸甚!浩浩乎台山无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不知日之入。在这样难得的境遇里,我感到了十二万分的惬意,沿山而上,顺山而下,满目锦绣。暮色苍然,而犹不欲归。”作者由于熟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兴之所至,情不自禁,便把《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现成文句信手拈来,纳入自己的文章中。文白相间,而少有扞格突兀之弊;雅俗相辅,而颇有古今互通之感。以上所述,都表现出解贞玲的古代文学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为她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

  解贞玲长期专注于书法、散文创作,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赞赏。近五六年来,她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领域——创作旧体诗词。书法难、作文难,写诗也并不容易。它们各有各的门径,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特色。解贞玲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以其勤奋、热情与聪慧,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写出了大量诗词。这本《清风斋咏怀》收入律、绝、词、曲四百余首,各体毕举,全面进击,其勇气之大、数量之多、进度之快,令人称奇。

  《清风斋咏怀》中五律、七律虽然不多,却可以看出她在韵、声、粘、对的格律要求上下了一番工夫。这对颖悟敏锐的作者来说,并不十分困难。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一些律诗能够做到语言清新、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志向远大、格调高雅。例如五律《李清照颂》:“易安居士颂,漱玉万分娇。诗韵馨香在,词风婉约飘。清新如画美,典雅溢情操。文杰惊天下,春秋独占鳌。”以昂扬流畅的节奏,高度赞颂了李清照这位女性词人的风格特征、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热情而不溢美,简约而又准确,笔法之熟练绝非初学者所可企及。李清照是作者仰慕的对象,七律《清风斋咏怀》则是她的自我写照:“人生何必觅封侯,艺术年华凝远眸。笃志吟怀酣翰墨,潜心理韵结朋俦。山川有意情能逸,岁月无痕兴未休。入道痴迷神顿悟,诗词曲赋竞风流。”起句即不同凡响,大有望眼云天、举首高歌的豪迈气势。首联是她的自许,颔联是她的自勉,颈联是她的自信,尾联是她的自豪。行文一气呵成,自然顺畅;风神英姿飒爽,超然独立。全篇洋溢着艺术人生的高情逸志,表现出价值选择的自尊自强。与前首《李清照颂》相互映照,可以隐约窥见李清照的身影。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李清照曾经哀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而新时代的文学女性只要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的坚持精神,经过“入道痴迷神顿悟”的艰苦奋斗,一定会登上“诗词曲赋竞风流”的艺术巅峰。

  解贞玲在诗曲艺术上,苦心孤诣,乐此不疲。她写道:“诗坛曲径觅根由,月夜倚声吟小楼,梦里何时曲自流。几时休,一半儿推敲一半儿凑。”(《仙吕·一半儿·学曲》)诗曲的根由在哪里?在天地山水草木鸟兽之间,在亿万苍生喜怒哀乐之中;不在书本上,不在书斋里。我希望解贞玲继续保持勤奋的学习精神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哲理思索,不求速成,厚积薄发,一定会实现诗曲泉涌、自流不息的美好梦想,在诗坛上掀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阔景象!

  阎凤梧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