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可能达700万辆。届时,如不调控,城区每天平均拥堵超6小时,车辆平均时速不足15公里,和跑步速度差不多。
昨天下午,市交通研究中心提出“十二五”交通形势发展预测,并表示合理引导小汽车使用有望写入未来五年规划。
趋势
2015年开车一小时跑不到15公里
北京交通研究中心承担编纂本市交通“十二五”规划,根据其提出的未来五年交通发展形势预测,到2015年,本市常住人口总量将达2000万人。
届时,日均有6200万人次出行,平均出行距离11公里,比现在增加12%。
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可能达到700万辆。而中心城路网实现规划最大规模时,北京可容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才670万辆。
这意味着,如不采取措施调控和引导机动车使用,届时本市拥堵指数达到9.5以上,即每天平均拥堵时间超过6小时;路网平均速度将低于15公里/小时,相当于截至目前北京出现最堵的一天——2009年7月13日暴雨时几乎全城拥堵的景象。
问题
“三高四低”梗阻北京交通
根据市交通研究中心提出的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北京的机动车存在“三高四低”的问题。
“高速增长”:北京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2年零7个月,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时间。今年上半年,全市机动车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
“高强度使用”:北京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同时也高于洛杉矶、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成为全球机动车最“累”的城市。
“高密度聚集”:北京现有的430多万辆机动车,80%以上都集中在六环以内的区域,东、西城区户均小汽车保有量水平是巴黎同等可比区域的1.8倍,纽约同等可比区域的2.3倍。
“买车门槛低”:北京买车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而在部分国际大城市买车前需提前购买停车位。
“小汽车使用成本低”和“绿色出行意识低”:通过调查,北京44%开车出行距离低于5公里,而这个距离完全可以通过步行和自行车解决。
“替代出行方式服务水平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
建议
从源头打破堵点倡导绿色出行
市交通研究中心表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是未来北京交通“降高”的重要举措。比如,城内应解决地铁覆盖不够、路网密度过低、很多地方公交车通不进去的尴尬,将目前支离破碎的公交专用道打通,连接成网。城内外的衔接上,可以效仿许多知名大都市圈,建立市郊铁路网,大站快跑,与开车进城比速度。
此外,还将全盘考虑交通与土地利用,有望从源头打破堵点。本市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小汽车使用,倡导绿色出行建设宜居城市,这有望写入“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部分专家建言
●北大教授郑也夫:英国交通大臣上下班乘坐地铁的报道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建议公务员等VIP都应该乘公共交通出行。
●人大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主任殷强:尽管北京公共交通数量已是世界上数一数二,但人均每日使用公共交通状况仅为香港的56%。日本几乎所有公务员都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居民区住宅建设对停车场的考虑太少了,像北京这样的地方,至少一家要一个到一个半车位才能基本解决。停车问题解决了,路面也会更干净,交通也相对更通畅。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目前,市民出行时间长,达到69分钟。而为了达到1小时宜达的目标,建议以经济杠杆进行调控。
●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宗焕平:不妨尝试增收拥堵费或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等方式,遏制市民频繁使用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