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解析四川南充嘉陵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4日16:29
  解析四川南充嘉陵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姚润丰)一条条新修的公路如迎风飞舞的飘带从村庄逶迤而出,缠绕于大山之间;一片片蔬菜随着地势起伏跌荡,如波浪翻滚;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川北民居似光彩夺目的宝石,镶嵌在绿树丛中……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河西乡、石楼乡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美不胜收。

  近3年来,嘉陵区累计投资2.12亿元,解决了16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新建乡村公路100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3年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00元。

  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嘉陵区,一个地理、资源优势均不突出的国家级贫困区,是什么“驱动力”推动了嘉陵区的蓬勃发展?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称,“驱动力”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嘉陵人探索出了一条“支部领导、群众主导”的乡村治理路子,群众的家群众当,村里的事村民定。

  支部领导:由“当家”变“领路”

  正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干部群众的伟大尝试,嘉陵区探索出的“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也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一步一步探索和总结出来的。

  2007年,嘉陵区争取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外资扶贫新村项目,确定在该区石楼乡罗家寺村、李家观村实施,并拉开为高规格、高起点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的大幕。

  “剃头挑子一头冷一头热”、“群众站在田边看,干部下地自己干” ……过去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党委、政府对建设事务“越俎代庖”,把组织意愿、领导决策硬塞给群众,不管群众接受与否。群众不能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中去。由此,新农村建设往往呈现出:上面要求做的,群众偏不做,甚至“冷眼旁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阻力”;干群关系也总是显得若即若离,甚至出现“冰封”。

  新农村建设是为民办实事,何以出现这一现象呢?嘉陵决策层通过在全区实行“竞争立项”实施村道公路建设、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了破“冰”之策:“群众的家群众当,农村的事农民定”——还政于民、还权于民,让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 “什么项目哦,你们这些当官的说了就定了哦,找我们这些"泥腿子"摆什么哦?”、“这些当官的又在搞什么形式主义哦?”……7月13日,回忆嘉陵区委、区政府第一次在李家观村向村民征集项目建设意见时的场景,嘉陵区石楼乡党委书记罗明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许多村民,包括不少党员都是将信将疑。”“以前上项目,都是"上面"说了算,农民听指挥,投工投钱就是了。”一些村民说。

  “主要是一些群众和党员对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当家作主"不信任,才导致冷场。”石楼乡李家观村党支部赵荣贵解析说。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该区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政策宣传和群众意愿收集过程中转变工作方法,先由李家观村支部把在村的党员组织起来,通过党内情况通报,让党员先了解新农村由群众作主、群众怎么作主。党员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后,疑虑开始打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分析贫困原因,达成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共识后,再由党员“一带三”、“三带九”……组织全村其他村民小范围讨论。在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下,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被逐渐点燃,在随后召开的全村村民大会上,村民争先恐后发言,从村道公路、沼气、水利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改善项目,党委听到了群众的心里话。

  “只有实施党内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让最基层的党员、广大农民群众有对重大事项、决策有知情权,才能激发共建新农村的积极性。”嘉陵区委组织部部长杨勇如是说,村支部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其职能就是组织、协调、服务,把握发展方向。围绕畅通群众意见诉求表达渠道,搭建诉求表达平台。结合民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土地调整、产业发展、资金往来、工程招投标等问题。

  “2008年初,李家观村党支部再次组织党员开会,讨论全村2008年项目选择的问题时,村党支部还有些担心,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李家观村党支部书记赵荣贵说,在当天的会议上,全村所有群众全部到齐,就连村里几名在南充市内打工的群众也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赶回村里参加大会。在会议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会议列出了全村优先发展的16个项目,村道建设、安装自来水、建医疗站、修提灌站则被列为前四项,得到了充分认可。村民大会决议通过后,群众主动集资投工投劳,仅仅四个月时间,就修通了连接李家观村5个村民组的4公里长村道公路,节约工期近2个月。

  群众主导:由“客体”变“主体”

  还权于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变“冷眼旁观”为“主动参与”,才能让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迸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可是怎样调动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避免一些人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当家做主,改变“包揽”行为,嘉陵区实行“群众主导”,让“群众的家群众当,农村的事农民定”,村级公共事务群众自主决策、群众全程参与管理、群众自主监督。

  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沿着嘉陵区大通镇梓潼庙村村落蜿蜒盘旋向前,公路沿线整齐地排列着一幢幢新建的川北民居。“这条路真正是由我们老百姓自主决策修建的,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路。”7月15日,正在路边地里干活的梓潼庙村村民蒲素华指着公路感慨地向记者说道,现在她从地里运农产品和运送肥料到地头都是用三轮车,不再肩挑背磨了。

  2009年3月15日,艳阳高照,嘉陵区大通镇梓潼庙村党支部委员会,把群众召集到该村村支部会议室,根据全村党员深入到农户家中,听取群众意见,组织群众讨论,所收集的“水”、“路”、“产业”等13个全年工作重点的议题,交由村民大会上村民决定。 “当时,村支部根据梓潼庙村部分村落邻近李蟠公路、高速公路的交通条件,以及全村人畜饮水相对困难的实际,决定2009年全村的工作重点定位于蔬菜产业发展和人饮工程建设两个方面。”村支部书记白满成回忆道,当“水”、“路”、“产业”等13个全年工作重点的议题交由全体村民大会商议时,村支部表达了发展蔬菜产业和建设人饮工程两个意愿时,会议顿时炸开了锅。

  “先修村道公路哦,没有路,产业发展再好也卖不出去。”“没有路,其他都是空事,先把路修通了再说。”村民一致否决了村支部的提议,纷纷普遍将村道公路建设列为全年工作重点的首位,并根据最终群众投票列出了工作重点: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法制。

  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力,是实现“群众主导”的重要环节。修路的议案通过群众大会决议后,村支部只好“惟命是从”,先后3次召开村道公路建设村民会,组织选举成立资金管理小组、资金监督小组、质量监督小组,负责进行全方位监管,充当起公路建设的主角:全村村民3天时间就完成了人均集资任务;公路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监督、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各个环节都由村民作主。在浇筑公路时,该村村道公路质量监督岗的群众发现正在建设的混凝土路面明显低于合同约定厚度,及时向村支部反映情况,村支部立即会同有关方面责成承建方进行整改,保证了工程质量。

  2009年9月中旬,村道公路修通了,村民载歌载舞庆祝。梓潼庙村九组56岁村民蒲天桂欣喜地说:“我从女娃子嫁过来时,就说要修公路,直到现在我都当上婆了,路才修通,该庆贺啊。”

  “变村级事务的"当家人"为"领路人",还权于民,村支部有没有大权旁落的感觉呢?”“没有!”白满成语气坚定地说,相反心里还踏实了,因为做的都是群众拥护支持的事,群众支持拥护了,他们操的心就比干部还多。“过去,啥子事由干部做主决策,老百姓总是和我们唱对台戏,我们村支部倡导修公路,3年都没开工,现在我们只对群众主导决定做的事服务,群众主动投劳投资,3公里水泥路4个月就完工了,出乎预料。”白满成很是慨叹。

  近年来,运用“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梓潼庙村新建村道公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建集中供水站3处,蓄水池20口,山坪塘2处,解决500余人饮水困难;新修村级活动室、农村书屋、居民健身中心、垃圾池……全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得实惠 乡村得和谐

  嘉陵区在实施“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模式从机制上保证了把民主行使权交到群众手中。石楼乡李家观村在修建村道公路的过程中,把公路修多长、路线如何走、修成啥等级、资金怎样筹集和管理等事项统统交由群众自主决策,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5天集资43万元,完成总集资的90%。在整个修路过程中,群众积极参与,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得到各方肯定。河西乡困龙山村在修建村道路过程中,涉及占地拆迁,养兔大王覃慧琼主动拆除自家兔场,很多村民主动拆除院坝、房屋等,不计较补偿多少,主动让位道路建设,真正将村级事务当做自己的事来积极推进,新机制催生新动力。

  这一模式,使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有渠道、管理有资格、诉求有回应、监督有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石楼乡高屋基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900元。2009年初,村上决定搞两个项目,一个是农民房屋改建,一个是公路建设。开会讨论决策时,村民说路不通,一切都难办。一致通过先修路。1.8公里水泥路,除去国家补助资金,农民人均概算需集资700元,有的家庭要集资四五千元。在这样的穷乡僻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村民韩长富提出,有的农户人口少土地多,享受的国家补助就多,而有的农户人口多土地少,享受的国家补助也少,如果都按照人口集资,那么,人少土地多的就占便宜,人多土地少的就吃亏。村民刘书生提出,既然如此,可以按照人土各占50%的比例集资。刘书生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还选举产生了大家都信得过的“班子”,自己组建施工队伍,自己管理建设资金,结果比通过招标建设的同级道路节省了10万多元成本。“现在,这条路修好了,肥猪都比路不通的地方高出0.4元/公斤,还用不着找人抬,既方便又增加了收入。”刘书生对记者说。

  近年来,全区运用“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成功解决涉及土地、宅基地、低保对象确定等热点难点问题共1.1万件,农村信访总量下降了80%。2009年5月,嘉陵区成为全国160个、全省9个受到国家表彰的全国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县(区)之一。

  “只要尊重群众意愿,群众就会无限支持,新农村建设就会快速推进。”嘉陵区书记李达帆感慨地说,“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村级组织运行模式的实质,是把普通党员、农民群众和村支部在农村事务中担当的角色作合理界定,把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边界作重新划分,形成一个分工明晰、关系和谐、运转高效的农村治理结构。这一模式有利于强化党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有利于规范村级组织的运行程序,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潜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