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郝连玉:深圳创出“北京餐厅”老字号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4日19:12
  新华网深圳8月24日电(记者 武彩霞)27年前,北京市计算机三厂劳动服务公司经理郝连玉带着18位待业青年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靠卖油条、大饼起步,建起了北京餐厅,并凭借地道的北京“菜”、北京“味”站稳了深圳市场,创出了“老字号”的口碑。

  1983年3月,郝连玉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带着18名待业青年来到蛇口水湾头创业,这些青年最大23岁,最小17岁。当时郝连玉已经44岁,却有着一股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他们先是在路口炸油条、油饼,第一天就赢利60元。

  蛇口作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吸引了许多北京干部到深圳参加建设。当时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一位负责人十分想吃北方水饺,可是找遍了蛇口也没有一家卖水饺的地方。郝连玉就带着18位青年到工业区的食堂为工业区干部职工包了几千个饺子,排队吃水饺的人排了几十米长。北方饺子的味道打动了工业区领导,郝连玉终于与蛇口工业区生活服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在工业区食堂里开办起北京餐厅,郝连玉当上了餐厅经理。

  在特区开餐厅也需要创新和改革。“饺子论个卖”、“晚上十点不打烊”,北京餐厅这些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当时都是可以上新闻版面的创新。因为服务好,饭菜物美价廉,北京餐厅很快就在蛇口乃至整个深圳扬名,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最高时每年赢利60万元,餐厅账上盈余达到500万元。 随后的20多年里,北京餐厅历经起伏,郝连玉辉煌时也曾把分店开到了澳大利亚,还在深圳办了多家连锁快餐店。但是无论生意好坏,位于蛇口商乐街185号的北京餐厅老店从来没有挪过窝,地道的北京味和实惠的价格也没有变过。

  记者一行日前来到北京餐厅采访,餐厅外观看起来似一个翻修过的仓库或者体育馆,里面十分宽敞。古门楼、雕梁柱,装修虽然不时新,却有那种旧旧的“华丽”气息和浓浓的生活味道。北京餐厅十几个大圆桌上摆着北京特有粗瓷茶壶,饭菜价格十分实惠。特色北京烤鸭一只不到50元,千层饼18元,六个人吃不完。

  今年72岁的郝连玉老人仍然忙碌在餐厅后堂,进货、管账、评菜,事事操心。他告诉记者,为了真正体现北京特色,餐厅每三天都会通过飞机从北京进货,包括新鲜的茄子、西红柿、大葱,还有香椿、茴香等北方特色蔬菜,另外还有灌肠、甜面酱等北京地方风味材料。“就拿简单的凉拌西红柿来说,北京柿子能切出薄薄的一片而不流汁,拌出来才有那种沙沙的味道。”郝连玉说起北京菜的地道做法如数家珍。 如今的北京餐厅已成为驻留在深圳人心里的“老字号”,在这里呆了近三十年的郝连玉老人也见证了深圳的变迁发展。他说眼见蛇口和深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原来小渔村变成了如今模样。比如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原来就在餐厅旁边办公,办公室只有三间平房,如今已发展成为在中国内地的65个城市设有52家分行及685家支行的金融集团。如今,郝连玉老人每年大年夜都让人包上5000多个水饺,分别送给包括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庚在内的几十位第一代在蛇口奋斗过的创业者。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