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促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构建语言能力评价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服务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载体和内容。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和体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法律赋予教育部门的职责,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部分直接或间接提出了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将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主动配合,制订教育质量标准、实施学生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教师资质认定和素质提升,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素质构筑综合评价体系;全力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注热点,解决难点,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把握机遇,按照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制订好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排落实好相关工作,以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围绕战略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促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经典,包括红色经典,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开展“中华诵”系列活动,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经典名篇,引导广大学生和群众亲近经典、热爱中华文化,使他们学习、熟悉、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并从中汲取有益营养,是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我们决定继续规划、部署、开展好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三部门共同实施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建立长效机制。
拟通过建立中华经典资源库、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试点工作,举办传统节日诵读晚会,以及经典诵读大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古辞新韵创作征集、诗词歌赋创作征集、中小学生夏令营等生动多样的群众性诵读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和普通群众亲身参与到诵读、书写、讲解经典的活动中来。用3至5年时间使“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成为新时期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化素质的有效载体,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完成发展任务,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认同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划纲要在发展任务的义务教育、民族教育部分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将通过继续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实施相关行业人员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依法监督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根据语言生活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外文使用的管理,依法妥善处理好方言、繁体字使用问题,维护语言生活和谐,创建有利于人力资源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三、加强改革创新,构建语言能力评价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服务 强国必先强教,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基础能力和素质,其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资质和培训、学生综合素质三大主题中,都有语文能力、素质提高的任务。为提高教育质量,配合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及进行学生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将组织研究确定不同受教育阶段学生听、说、读、写等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理解、表达、沟通能力及汉字书写水平应达到的标准,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口语和书面语理解、表达、沟通能力及汉字应用和书写水平,纳入教师资格标准、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及有关岗位职责要求。构建科学、多样的立体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岗位职责对语文能力、素养考查衡量的迫切需求,形成强化汉语能力培养提高的正确导向。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健康发展,以带动汉语学习和应用更为科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