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25日13:59
  医院简介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于1953年,地处河南省郑州市中心,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也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获得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1953年,医院前身河南省直机关第四门诊部与开封市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医院。1956年,医院随河南省政府机关迁入郑州市现院址。1959年,建成病房楼一座,内设病床200张,临床各科初具规模。同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8年起沿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名。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一贯坚持“古今贯通,精医济世”办院理念,注重硬件及内涵建设。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急诊量2800人次左右;开设45个临床科室,35个病区,临床医技科室21个,并设有急救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特需门诊、社区医疗服务部和3个疑难病症会诊中心。医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心脏中心、肛肠科、周围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内科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脑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为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时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也相继挂靠我院。医院目前拥有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双源螺旋CT、大型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超声显像系统和国内先进的手术室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总值达1.2亿元。传统医术的继承和创新,现代化诊疗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熟练实施,使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小儿肾病和周围血管病、肛肠病等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处于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后在医院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合一教学体系。现设有中西医临床、中医五官、康复治疗、护理学四个专业方向。目前管理统招全日制本科生2887人、研究生270人。共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临床诊断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急诊学、中西医结合临床11个学科,有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五官、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授权点。承担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是河南中医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

  在“科技兴院”方针指导下,医院谋和谐,谋创新,谋发展,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各学科科研硕果累累。 “十五”以来承担“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5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800余篇,编、撰专著246部。

  医院成立伊始就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和管理专家,如彭延泰、吴钦堂、李雅言、郑颉云、翟景南,中医内科专家吕承全、李振华、刘彦同、袁子震,中医外科专家徐世林、司万清,中药专家张永瑞等,为我院发展和中医药学术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医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截至目前,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50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7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 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83人,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12名;教授、主任医师10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13人, 博士后3人,博士33人,硕士115人,相继确定和培养了三批共20余名优秀中青年医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选拔培养了10名高级继承型人才;7名主任医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优秀人才,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临床研究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构建临床研究型医院提供了人才保障。

  突出中医特色,博采现代科技之长,注重人才建设,不断开拓创新,适时调整医院发展思路,是医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的办院方向。河南中医一附院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临床研究型中医医院为目标,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严格医院管理,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地址: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路19号

  电话:0371-66245034

  网址:www.hnzhy.com

  科室介绍: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河南省中医周围血管病医疗中心,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全国唯一的周围血管病专业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糖尿病足病(坏疽)治疗中心是隶属于该科的目前省内综合治疗该病的唯一专业医疗机构。我科(中心)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公让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专病门诊、血管检查室、微循环检测室、介入治疗室、手术室、康复室等先进设施,对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病(坏疽)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诊断与综合治疗;病区开设病床42张。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在临床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周围血管病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

  该科对周围血管病的治疗保持了独特的中医特色,遵循“病在脉者,调之于血;病在血者,调之于络”的治疗原则,在证型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妙活血汤”等基础汤剂并研制了“通脉一号丸”、“通脉二号丸”等系列内服中成药制剂;同时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特点,既重视中医整体治疗,又重视局部治疗,提出了“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局部外科处理原则,并开发出“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等十余种外用药物,外用内服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是该科的优势。在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发挥其专长的同时,结合外科手术、微创介入等现代医学技术,先后开展了选择性血管造影、球囊扩张放置支架、选择性血管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血管介入性诊疗技术及血管搭桥、血栓取出、深静脉戴戒瓣膜修复等血管外科手术,综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布-加氏综合征、血管瘤等,中西医优势互补,标本兼治,效果良好。同时该科采用烘烤绑扎配合中药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淋巴水肿,疗效显著,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

  糖尿病足病(坏疽)治疗中心近十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了来自全省及国内许多地区的大量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随着肢体血管旁路转流术、细胞搭桥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介入溶栓及内支架术、皮瓣成形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应用,使我中心在本病的综合诊治水平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4月,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我们又组织了国内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学者聚会郑州,召开了“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专题研讨会,并制定了我国国内的诊断标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该科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痛风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消肿作用,广受患者欢迎。运用中医经络理论穴位封闭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该科曾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其它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并开通有中西医结合防治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病(坏疽)专业网站(https://www.cnmgb.net ),为远距离周围血管病及糖尿病足病(坏疽)患者的医疗会诊提供了有利条件。

  周围血管科和糖尿病足病(坏疽)治疗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坚持患者至上、文明行医,以良好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专家介绍

  崔公让,主任医师、教授、周围血管科名誉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内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痛风等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

  坐诊时间:周1、3、5上午 门诊电话:66232609

  周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周围血管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糖尿病足病、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瘤等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坐诊时间:周1、6上午,周3下午 门诊电话:66232609

  崔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围血管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擅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坐诊时间:周1~5全天,6上午 门诊电话:66232609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