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一个天才加八位教授何以不敌招办的一个章?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25日15:29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据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奇才外加八位教授的保举,敌不过招办的一个傲慢的章。制度执行中无例外的教条主义,让陕西省招办有了超强的牛气:不够分数线,想上大学你休想。

  分数就是标准,达到标准就是爷,达不到永远都是孙子。制度在此,你奈我何?别说你一个文学才子,八个教授,就是一百个才子,八百个教授,也得通过我的制度线。想触线,你也休想。

  这就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的现实。

  其实,换个立场,站在陕西省招办一方考虑,不开这个制度的口子,却也并非全无道理。倘若今日为一个“孙行者”放行,明天说不定就得为另一个“行者孙”献花,后天再来一个“者行孙”,招办岂不是要手忙脚乱?

  至于自主招生,在目前尚不成气候,也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依据。于是招办抱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就不难理解。

  单纯批评陕西招办的傲慢,是没有错,但却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招办背后,是更傲慢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体制。孙见坤要想进入自己希望上的大学,学习自己希望学习的专业,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要搞定陕西招办这条扁担,同样也要搞定应试教育体制这条钢丝绳。不论在哪一边乏力,都是难以如愿以偿的。

  这正如孙见坤自己所质问的那样:鱼刺卡喉可以消除,制度卡人怎么消除呢?

  自主招生只是试水,天才评价亦无标准,素质教育也仍是纸上谈兵,自认有特长和天赋的学子,你们的上升路,充满荆棘。如果不想死于招办的傲慢与偏见,不想低头于制度的高压线,想人尽其才,那么,还是先返身去读死书、死读书吧!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