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剑桥考古学家:人类几千年前就有“全球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26日00:47
  中新社鄂尔多斯8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国际化、全球化近年来成了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知名植物考古学家马丁·琼斯25日从考古学角度提出,全球化并不是个新现象,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政府和英国剑桥大学考古系共同主办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北方草原通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当天在鄂尔多斯举行,来自中、美、英、德、韩、日、俄、蒙古等国近百位考古学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欧亚大草原对史前东西方文化传播、融合的途径与影响。

  马丁教授应邀与会作大会主题发言时说,早在距今4000-5000年前,史前的“全球化”场景就已出现,文化、人种、人口、器物、作物等的广泛交流和传播,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在欧亚大草原上传播开来。此外,农作物、农耕生产的传播,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并没有直接联系,其交流、传播过程背后靠的是文化因素驱动。

  欧洲考古学家以前自以为欧洲更接近于世界文明起源中心,以地中海文明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散。“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这是不对的”。马丁教授指出,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文明中心,它们以自己的方式组织各自的文明,同时又相互影响,中国北方文明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史前的文化交流即在这里发生过,北方草原通道上的鄂尔多斯也因此成为许多文明中心及史前“全球化”的集散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党委书记齐肇业研究员致辞称,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欧亚北方草原地区的青铜文明和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期遗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的考古资料证实,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存在着贯穿欧亚北方草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小米的西传、小麦和绵羊的东传、马和马车的扩散、早期铜器制作技术的融合等,都是通过这条重要的草原通道加速了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包崇明表示,鄂尔多斯是多种文明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域,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拉开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活动的帷幕。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