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宝鸡8月26日电(雷浩 唐志强)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老艺人们的逐渐离世,碗碗腔后继乏人,更没人愿意花大工夫手抄剧本了。扶风县法门镇云塘村村民李师傅家里最近发现了世代相传下来的珍贵剧本,日本友人看到这些碗碗腔剧本的时候,认为它们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想高价购买这些剧本,但被李师傅婉拒了。
现在为扶风县某民间艺术演出公司的李海宁师傅,他的祖辈都是老艺人,皆备有抄录的碗碗腔剧本,唱时可随看随唱,并且在演出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让剧本变得更加完善。遗留下来的剧本有言情之戏,曲词音调温文尔雅;但也不乏三国、列国故事,剧情进展缓急跌宕,唱白相间、板调多变,至今仍保留着原有风貌。目前保留有《薛刚反唐》、《火烧新野》、《朱洪武吊孝》等传统剧目。
李师傅告诉记者,这套西府皮影碗碗腔剧本出自民国时期,共有30余本,全部是用毛笔在麻纸上抄写的,据说这样可以保证墨汁不易掉色,长久保存。记者注意到,这些剧本由于长期翻页和折叠,都有不同程度的泛黄和破损,剧本边缘的棱角已被磨圆,但里面的内容却清晰可见。
碗碗腔现在已经属于珍稀剧种,演唱者和手抄剧本都越来越少,手抄碗碗腔剧本也随之引起了收藏者的关注。有不少人向她打听过这些剧本,尤其是日本友人对这些剧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去年10月份,日本友人看到这些碗碗腔剧本的时候,认为它们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想高价购买这些剧本,但被李师傅婉拒了。
李海宁说:“自己也是艺人,因为碗碗腔是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化资源,是西府民间艺术的精粹和瑰宝,遗留下来的这些剧本就是最好的印证,它来自民间,属于民间,作为民间艺人要尽力将它们保存完好。”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