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世博园里“中国风”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8月28日06:31
  上海世博园,既是荟萃246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精彩世界,也是一个用中国元素贯穿的缩微世界。中国馆和中国省区市联合馆自然无须多说,其他的许多展馆也采用了不少中国元素,让人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

  建筑:有机嵌入中国传统元素

  波兰馆选择剪纸造型建造场馆、墨西哥馆放飞风筝的外观设计灵感、法国罗阿案例馆用竹子来制作外墙、沙特馆“丝路宝船”外形设计思想源于“海上丝绸之路”……集结全球顶级智慧与先进技术的“万国建筑”就是世博园最大的展品,而似乎是为了向中国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致意,许多场馆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中国的传统元素有机地嵌入其中。

  意大利馆被设计成一个微缩的意大利城镇,有广场、有房屋、有小路,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中国的四合院和胡同颇有相似之处。

  从高空往下看,奥地利馆形如汉语中的“人”字,其外墙由1000万块六角形陶瓷拼贴而成。陶瓷,在英文中既与“中国”同词,又是历史上最早由中国出口至奥地利的贸易品。

  还有西班牙馆,藤条板包裹的外墙由山东的工人手工编织而成,从远处看,抽象的“日”、“月”、“友”等汉字一一呈现。

  展项:折射与中国的友好联系

  不仅仅是外形,许多馆内设置的展项,也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进入葡萄牙馆,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用汉字写的“葡萄牙与中国,五百年来的交往”。用中国的“五行”为线索串起的第一个展区,陈列的全部是反映中葡友好历史的内容:第一本葡汉词典、曾在中国生活过的葡萄牙诗人卡蒙斯、乾隆皇帝写给葡萄牙国王诺泽一世的书信……在“世界上第一个画有中国的地球仪”前,轻抚感应装置,地球仪随之转动,出现中文字幕和葡萄牙帆船图像。

  而以色列馆入口处的一幅画,则犹如一扇与历史对话的窗口,让许多观众感动不已。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何凤山曾向许多犹太人发放签证,帮他们逃离屠杀,来到上海。半个多世纪后,犹太人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的生活史,就被精心地放入以色列馆中展示。

  印度尼西亚馆内二楼,高达三米的郑和雕像,反映着一段中国与印尼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土耳其馆内,用土耳其语标注的八卦图,折射出东方古老智慧的交融;日本馆内,遣唐使、西阵织等展示,反映了中国文化技术在日本的传承,即使是吸引观众的机器人表演,小提琴的弦端上流淌出的,也是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

  理念:与中国智慧相得益彰

  意大利馆的入口处,是一连串寓意美好的中国汉字组成的“福”字,向来往游客展示意大利馆的主题:生活的愉悦。设计师或许希望用这一点来告诉人们,美好的城市生活应该是有幸福感的。

  匈牙利馆的“镇馆之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均质平衡器“冈布茨”。无论以任何角度放置在水平面上,它都可以自行回到其稳定点。“冈布茨”的发明人之一嘎博尔日前在参加匈牙利国家馆日活动时就表示,它和中国的阴阳平衡哲学有些相似,可以说是阴阳的三维立体呈现。

  日本馆一直给人以高科技馆的印象,然而,在其宣传推介总监上草美纪看来,技术为人所用、达到心灵的和谐才是整个展馆要传达的理念。从“零排放”的电力驱动车,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的机器人,以及场馆在环保方面的设计,反映的都是要通过“技之和”来解决困扰人类的诸多问题,最终达到“心之和”。

  青青翠竹通幽处,瀑布飞流听乐音,如此“天人合一”的意境,竟然可以在只有4000平方米的印度尼西亚馆内体会到。该馆不仅别出心裁地将层叠的竹竿作为外墙和房顶,还打造了一个高17米的人工瀑布,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而其着力展示的“生态化城市,多样化城市”主题,与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又有着内在的契合。

  (本报上海8月27日电)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