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让水的效益最大化———洪洞县全力实施农业节水的实践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28日06:45
  本报记者康梅芗

  编者按

  建设节水型社会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经济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水,对于我们这个水资源本已十分缺乏的省份来说,水不可谓不珍贵。长期以来,农业灌溉用水作为国民经济用水“第一大户”,利用率较低,是节水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洪洞县今年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投巨资开农业节水之路,成效显著,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地下水,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当前我省全力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环境下,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今年夏天,极端高温天气让我省大面积农田饱受旱灾之苦,可是记者在洪洞县曲亭镇曲亭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田野上田成方、树成网、路通畅,玉米、黄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旁边的孔祥福老人告诉记者:“像今年这样的旱情玉米能长成这样在往年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因为我们有了水的保证,该浇的水一次也没拉下,这都得益于县里的节水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省、市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洪洞县紧紧抓住被列入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契机,把加强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渠道利用率,转变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今年年初洪洞县启动实施了农业节水工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让农民在节水农业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不等不靠筹资2.58亿元,修建1235公里防渗渠道,年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

  洪洞是全省的农业大县,也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县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的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洪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再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农民一直沿袭土渠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使本来就显紧缺的水资源越发显得紧张。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异常急迫。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洪洞县委、县政府把今年作为节水工程建设年,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2.58亿元,修建防渗渠道1235公里,完成全县43万亩水地的路、林、渠、田、村配套建设,建成新型农业节水园区。

  为了把这项惠及百姓事办好,洪洞县成立了专门机构,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是洪洞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巨额资金从哪来?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不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资,一方面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压缩其它开支,拿出1亿元,通过补贴、以奖代补方式落实到农业节水工程中。另一方面,县政府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审批权限不变、管理职责不变、支出报账程序不变”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筹资1亿元,集中投入到了农业节水重点工程项目上。与此同时,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受益群众集资和投劳折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为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洪洞县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账目公开、专项审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高效。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如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至关重要,副县长乔永生解释:一是实行工程建设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制,将工程责任层层分解,技术人员挂牌上岗,全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二是县政府统一采购设备材料,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三是通过公开招标,选拔有资质、实力强、技术精的施工队伍,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施工;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排队,对进展快的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对工程进展缓慢、质量有问题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自从工程开工以来,所有包片干部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工程指挥部每天都将各乡镇进度用手机短信发送到县领导和指挥部成员手机上,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监督和安全保障。

  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在广大农村得到了积极的支持,淹底乡杨张村党支部书记自己拿出20万元贴补工程;有的村需要整田,村民主动开上自家的三轮车义务劳动;河西片树木比较多,规划时需伐树,龙马乡龙张村的张常宝二话不说伐掉自家的树,收入尽管损失了一半也没有一点怨言。

  浇一亩地用水从120立方米到80立方米,从五六个人到一两个人,43万亩受益农田让农民年增收1.07亿元

  曲亭镇曲亭村,7500多亩耕地平坦肥沃,多少年来一直是机井提水漫灌,由于渠道的问题,亩次用水量高达120立方米左右,费用80多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因为浇地费用太高,许多农民能省则省,很多人只浇一两次水。今年该村开始实施喷灌节水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铺设管道36公里,整修道路6000多米,灌溉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亩次用水量由120立方米减少到80立方米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节水近4万立方米,亩次灌溉费用节省30元左右,受益菜农达450多户。曲亭镇曲亭村村民王根生告诉记者:“过去水从干渠斗口到地头,2公里的路需要3个小时。没有防渗前,到处乱跑水,路上都是水,人都没法走。一般是接水后回家吃饭,现在好了,只要20分钟,骑车撵水都撵不上。而且以前浇一亩地最少也要五六个整劳力,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就行了,家里的妇女也能干了。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

  浇一亩地用水从120立方米到80立方米,从五六个人到一两个人,改变的不仅是数字,更多的是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数。说起以往,曾经的老村党支书、今年70岁的孔祥福老人感受很深:“浇地对农民来说是大事,以往每年这个时候出外打工的人都要专门回家浇地,不好浇,大水漫,土渠不畅又浪费,浇一亩地得两三个小时。现在好了,新修的防渗渠通畅又方便,小小的闸门一提一放就全搞定了,而且每亩地只要一个小时,一亩地投入省下200元左右,这都是节水带来的效益。”由于水源有了保证,今年他们村里的地全部保浇,今年每亩小麦产量从以前的350来公斤达到了600多公斤。

  水足了,当地群众建蔬菜大棚、果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只种一季,现在敢种秋了。”大槐树镇秦堡村村党支书顾福民告诉记者:“今年村民们收完小麦种玉米,全村耕地的复播面积从不到30%增加到了80%。”在洪洞范村,蔬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0亩上升到了6000亩,村民申腊生说,渠道全部防渗后,水源有保证了,种菜效益高,大家都想干。秦壁村村民看到防渗渠修到了地头,一下子建起了100多个蔬菜大棚,收入成倍增加。节水园区的开工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曲亭村高效蔬菜产业的发展,菜农与洪洞县鑫基商贸公司签订了种植胡萝卜、大葱等产销合同,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全部实现订单化生产,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可达200多万元。在洪洞县秦堡村万亩无公害蔬菜节水园区,记者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第五代25个日光大棚一字排开,颇为壮观。据介绍,每个大棚面积3.5亩,每亩年纯收益可达3万元,仅此一项,即可为菜农增加收入260多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关农业大业。在这个农业大县,老百姓对于水的期盼可想而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县水利局长陈振先算了一笔账:工程完成后,可节约渠道占地3000余亩,亩次灌溉用水从120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就按每亩地每年浇3次水来算,43万亩农田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同时,可增产粮食8600万公斤,每公斤按1.25元算,农民可增收1.07亿元。更重要的是现在用水少了,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抽取,保护了地下水资源,是真正的一举多得。

  因为有了水的滋润,炎炎烈日下数十万亩农作物生机勃勃;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梦想。

  短评

  为了今天更为了明天

  有些事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

  渠道在农村司空见惯,但是规范整齐首尾相接的1200多公里防渗渠还是不多见。对于一个并不太富裕的县来说,一下子筹集2.5个亿全部投入一个农业节水工程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可是洪洞做到了,这不仅需要决策者们的深思熟虑,更需要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办法。

  农业节水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当地群众把这项工程称之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工程的得民心、顺民意。从眼下看,农民浇地再也不用发愁,省钱省力,水的利用率提高了;从长远说,一方面费用降了,人们用井灌的少了,保护了地下水;另一方面可以用省下的水去发展工业和别的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缺水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而不懂得如何保护并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更可怕。发展节水农业,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用水方式的转变更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对于我们这个水资源极为缺乏的省份来说,节水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省了多少水,更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必要举措,是真正能够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