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三会村治”顺民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8月29日02:02
  让村民做主,

  村里的“水”活了


  水稻落谷到插秧这段间隙,新坝镇大屯村的头等大事是修防渗渠。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开成跃说:“等修好防渗渠,省水、省电、省人工,一年省下抽水的电钱就有万把块!”

  去年修了路,今年又修渠。这都是“三会村治”带来的变化。

  大屯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和打工收入,生活不富裕。过去,村里资源被前任村干部严重透支,干群关系紧张。修路,谁都知道是好事,但涉及农户集资部分的3.7万元就是没法收,2.5公里的路,拖了5年修不起来。2008年9月,村里成立了议事会、监事会,再加上原有的村委会,成为“三会村治”的第一个试点村。

  村民胡传波说:“以前我们村粮食比人家一斤少卖2分钱。为什么?路不好,没人愿意来。现在就是哗哗下雨,电瓶车也能一直骑到家。”

  村民议事会代表徐加昌说:“过去困难户吃低保,村干部捏捏就定了,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真正的困难户吃不到。现在都是经过议事会商量,大家的猜疑就没有了。”

  以村民代表为主组成的议事会,成为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干部群众之间的疙瘩慢慢解开了,如今,村里的“水”,就像村前的泊洋河,渐渐活起来。

  从2008年9月开始,海州先在大屯、沙杭、酒店三个村试点,目前正逐渐在全区推开。

  用制度管事,

  村干部的行为规范了

  “三会村治”的缘起,是为了管住村干部。

  海州区委书记滕雯说:“你不要小看村官,他手里的权可不小,村干部也有个乱作为的问题。再没有资源的村子,也还有集体的土地、鱼塘;一个村委会一届3年,可签个承包合同就是30年、50年,3年就花完了几十年的钱,让老百姓怎么能没有怨气?”

  海州区纪委副书记董德华说,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村民代表大会很难开起来,导致一些地方“一事一议”名存实亡;村务公开,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假公开、不公开比较普遍。如何搞好村治,是一个全国都在探索的难题。

  “三会村治”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从村权制衡这个关键环节入手,设立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的“三会”村务治理机构,分别行使村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议事会是村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村民代表是全村选举出来的,在村民中有相当的影响力。十多个村民代表就能开起来的议事会,解决了村民会议开会难的问题,让农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了切实可行的新平台。

  按照新规矩,村集体2000元以上的开支,要经过议事会;每次发票报销由经手人、村委会主任、监事会成员3支笔,管住了“财政一支笔”。刚试点,第一个效果就是把村里的“招待费”给管了下来,其中沙杭村一年的招待费降低了90%。

  4月中旬,宁海乡武圩村的一次议事会。13名议事会成员实到11人,讨论村里3家申请低保的困难户名单。整个过程1小时,村民代表的质疑和辩论都有理有据,最后决策由代表们无记名投票敲定。

  海州开发区许庄村,议事会一共召开了14次会议,对131项村务进行讨论表决,表决通过108项,也有23项被否决。老百姓有地方说话,而且可以说“不”。

  “三会村治”,村民高兴了,村干部会不会没有积极性?

  区委书记滕雯说:“村官就应该代表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我们设计的这个制度,实际上是在规范村官做事情,让想捞油水的人知难而退;希望通过制度设计,把党的领导和民意通达进行最好的对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