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分析家和行业人士尖锐地指出:伊春空难并非是偶发的灾难事件,其实是中国民航业发展抵达顶峰之后的产业悲剧。
民航掀起“圈地热” 据介绍,2009年和2010年,民航业大事不断:东星航空破产、奥凯易主、鹰联航空与深航改制。自去年以来,河南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北京首都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成立。
不久前,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一席话,印证了中国民航业再次掀起地方航空“圈地热”。民航局上半年接待了40位省级和多位地市级领导,商谈地方民航发展。
分析家的观点是:一些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招商需要和拥有空中交通通道的满足感,并不在乎地方机场是不是只有一架或两架孤单的飞机停着或飞着。以河南航空为例,该公司仅有5架飞机,1架在广西,1架在东北,3架在河南。“河南政府在伊春空难之后第一时间撇清自己和航空公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合作各方同床异梦 数年来,国内数家航空公司联手地方政府“划地为王”,竞争一直没有停息。2007年6月,南方航空以“闪电速度”抢先与重庆市政府合资成立重庆航空后,海航也立即成立以重庆为基地的西部航空公司。2009年6月,云南省以3亿元持股海航集团旗下的云南祥鹏航空32%的股份,此前一天,东方航空也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出资重建东航云南分公司。
一旦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合作,航空公司就能享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税收、机场起降费、地服费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多项优惠,在机场协调、空管以及政府信用担保方面也可获得支持。此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最大好处是可获得航线补贴。2008年,河南省政府开出多项优惠措施吸引鲲鹏航空落地,而合作方之所以乐意更名为“河南航空”,主要考虑就是得到河南方面的航线补贴。
空难为“豆渣”埋单 安全运行两千多天的中国民航业,正在迅速发展和扩张。“其间出现的航班问题对人们的惊吓,早已被湮没在新闻里面,被人忽略。”分析家说,“我们鲜见航空安全方面的传播,充斥媒体的是航空巨头优良的业绩、扩张的规模。”但是,近两年航空业多次发生飞行员罢飞等事件,已经说明民航业内部机制和整体行业环境到了该梳理的时候。
中投高级顾问黎雪荣认为,国内支线机场建设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支线机场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支撑。更为致命的是,安全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民航业安全方面出现“豆腐渣工程”,“最终以空难的形式买单。”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