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长江毒鱼”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8月31日05:38
  毕晓哲

  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鲇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8月30日《现代快报》)

  在上述检测报告中,长江野生鱼不仅检测出了导致“性早熟”的壬基酚和辛基酚,汞、镉、铅等金属也被检测出超标——今后的“长江鱼”也成了“慎食”之一。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对食品类的检验检测标准总体上较为滞后。前一段时间圣元乳业深陷“性早熟”门,卫生部就引人关注的“奶粉激素风波”曾明确表态——“我国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不过,因原因复杂、尚在调查,故“仍然不能断定性早熟儿童与特定食物或环境之间有联系”。但在实际检测和操作过程中,除了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后我国奶粉检测标准中增加了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之外,其他标准并无多大变化。总体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总是在一次次“教训”之后才产生的一次次“标准”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除部分原因是由于商业经营者的无良和利欲熏心之外,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农业产品为了保证产量,出现大量农药残留问题,譬如去年发生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诸如苏丹红鸭蛋、洗虾粉小龙虾等,往往就是人为的产物。但另一部分就是间接的环境污染的产物,如上述提到的长江水产中的野生鲤鱼和鲇鱼体内的“有毒物质”的累积,不排除就是沿江沿岸的各类污染企业和生活性污水所致。

  维护食品安全是一个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课题,有关方面必须以为民众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对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高度重视起来,不然,我们作为食物链最上游,不可避免成为下一个“长江毒鱼”。因此,首先就需要监管人员以尽职尽责、以人为本的心态加强防范和严厉的打击,建立相关快速反应机制等。另一方面应从制度和法纪上着手,尽快改变我国滞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同时,在各类食品的检测检验和检疫上,应处于时时更新状态,而不是标准一定就是多年不变,更不是“检测无门”。“长江毒鱼”检测报告的出台,其实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之下,化学类产品的大量应用,可能导致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高危”,就此,有关部门应“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