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美军离去伊拉克伤仍在 美公民称伊战只关乎利益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0年08月31日05:46
[提要] 8月31日是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的最后期限,而事实上美军早在19日就撤走了最后一支战斗部队。 伊拉克是一个民族和教派关系复杂的国家。美军入侵打破各派势力间原有的相对平衡,造成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和库尔德人之间的纷争。伊拉克报纸指出,美国发动伊战最成功之处就是使得伊拉克四分五裂。美军撤走,给伊拉克留下了一连串问号…[我来说两句]

  美国大兵走了,伊拉克伤还在,痛继续。

  值此美军“闪人”之际,本报记者前天踏足伊拉克,探寻一个历经战火国家的真实故事。期待与读者共同见证“后伊战时代”的伊拉克与伊拉克人的命运。

  本报记者 朱国平

  本报记者走进巴格达

  现在是伊拉克时间8月30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晚上9点。经过53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经广州、迪拜、巴士拉,我们终于来到了巴格达。我们来到这里,见证美军撤出所有战斗部队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见证伊战七年后,伊拉克人的生活和期盼。

  如果没有随处可见的荷枪实弹武装到牙齿的伊拉克军警,没有墙上的弹孔和汽车炸弹爆炸后熏黑的墙壁,巴士拉看起来和中国的西部小城镇没有多大的区别。

  29日清晨8点05分,我们从迪拜飞往巴士拉的航班起飞,一百多座的飞机座位全满,飞机不对号入座,等我们在后舱全部坐下后,居然还有十几个乘客站着,后来吉尔吉斯空姐过来指挥他们往同样拥挤的头等舱走。过了一会,飞机居然起飞了。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被塞到哪里去了。

  飞机上有去巴士拉油井工作的英国人,也有去做电器承包工程的美国人,还有一行48人组团到巴士拉打工的印度人。

  8点50分(一个小时的时差),飞机降落在巴士拉的机场。目力所及整个机场似乎只有我们一架飞机降落。从舷窗中望出去,刺眼的阳光、接近白色空无一人的戈壁、远处地平线上处处油井冒出的黑烟和火焰,构成了一幅荒凉的影像。

  这就是伊拉克,一个面积相当于4个浙江,人口3000万,只有浙江五分之三,储油量位居世界第三的国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巴士拉机场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机场空调居然坏掉了,室外气温50摄氏度,室内至少也有三十七八度,高温立刻让大家汗流浃背。手机信号居然也被屏蔽,没有办法与外界联络。更夸张的是,办理落地签证的居然只有两个膀大腰圆的警官。一百多乘客只能席地而坐,等着他们慢条斯理地处理堆积如山的护照,一本本核对、签注、盖章。

  5个小时没吃没喝的漫长等待后,下午2点,我们终于领到签证出关。最后关头警官还温柔地黑了我们一下:签证费每人82美元,收了200美元,他找给我们19美元后,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挥手让我们走开了。

  一出机场,强劲的热风吹在身上,倒反比室内凉快不少。我们坐上来接应的中国商会(他们正在巴士拉搞中国商品会展)租的车,往巴士拉进发。一路上,没过几公里,就是一个检查站。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军警,坐在机枪掩体后面,或是手拿AK47,示意车辆接受检查。短短30多公里,我数了一下,居然碰到了8个检查站。所幸一看我们是中国人后,都友好地说:Assalaamu alaykum(阿拉伯人问候语,愿你平安)很快挥手放行。

  进入巴士拉——这个伊拉克最大的海港,人口近百万的城市。道路两旁多是土坯或砖头平房,有楼房也不过两三层。房顶上,密密麻麻都是卫星天线,这在萨达姆时代是禁止的,现在完全放开了。许多楼房的墙上,留有子弹横扫过的弹洞。车子快到我们预订的小饭店时,来接我们的商会译员小马指指旁边的一条街道,说这是个市场,前两天炸死40多人的爆炸,就发生在这里。放眼望去,墙上被熏黑了一大片。已被炸成一片废铁的炸弹汽车,则被拖到附近的一条小巷。

  由于是斋月,天气又热,白天的巴士拉人车并不太多。入夜后,街头变得车水马龙,像晚高峰一样,多处堵车。路上的军警比白天更加密集,装甲车炸弹探测车随处可见,连我们的车也被十多个全副美式装备的军警拦下盘问半天。这或许就是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28日所要求的“最高警戒级别”。

  晚上11点,中国商品会展的帐篷市场还是人山人海。孩子们在市场外的充气滑梯上吵闹嬉戏,头戴着黑纱的妇女们在摊位前和中国商人们讨价还价。12点多,经营伊拉克特色烤鱼的餐厅还有六七桌客人,慢悠悠地抽着阿拉伯水烟,吃着名为“哈马斯”沙拉开胃菜。

  巴士拉的夜晚,和世界上其他城市的夜晚没有区别,除了街头林立的检查站、十步一岗的军警,墙上的弹洞、重型机枪的装甲车,时断时续的供电,还有,对于爆炸的恐惧。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