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8月30日《现代快报》)。
找到了元凶,那么,为了人们的健康着想,同时也为了婴儿不再性早熟,是不是要把长江里的鱼全都捞出来,统统清理掉呢?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办法。一来,会破坏生态;二来,能不能捞得完也是个大问题。既然如此,该拿长江野鱼怎么办才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厘清的问题是———究竟是长江鱼导致“性早熟”,还是长江导致鱼“性早熟”?
来自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长江2008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325亿吨,比2007年增加5亿吨左右。长江流域4万余公里的干流及支流水系中,有5800多公里河段属于劣五类水质,其中长江干流城市江段污染长度达655公里。鱼有毒的答案就在这儿。显然,正是人们先把污染排进长江,被鱼吃进肚子里,最后鱼又被人们吃了,才会导致性早熟。
这也就是说,面对长江里的鱼,除了要相关部门主动检测,尽量不让鱼走进市民的餐桌,关键还在于环保部门管住流向长江的排污口,不让长江里的鱼被污染。唯有如此,长江里的鱼和长江附近居住的人才能“性情稳定”!
江苏从建锋读者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