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沁源速度”的内动力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9月01日05:14
  沁河岸边的沁源县,10年前还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这个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跃进全省前列,年财政收入增长50多倍。这奇迹般的变化,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沁源速度”。

  “沁源速度”的背后,启示很多。准确的定位、超前的眼光、干群的努力……或许都是一种解读。行走在沁河两岸,触摸沁源发展的脉搏,人们感受更多的是这里党员干部勤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从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到镇村党员自觉学习,从党校巡回基层送理论到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三下乡”,从县级领导带头讲到中层干部轮流讲、一般干部点名讲……学习,已成为推动沁源跨越发展的内动力。

  学习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工作常态

  “日行千里路,夜读十页书”“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就是生活”“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成”……走进沁源县委党校,墙上、楼道、办公室、会议室,处处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时时都能感受到阵阵扑鼻的书香。

  2001年,王玉圣刚任沁源县委书记,就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委领导班子,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一次党员干部会议上,针对沁源发展慢的问题,王玉圣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要改进干部的作风,提升干部的素质,加强学习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尺。

  在这一“学习观”的指导下,沁源县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工作的原则,学习之风日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蓬勃开展。

  在学习投入上每年都有新增加。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为县处级以上领导购置学习资料,每年拿出20万元为基层党组织免费订阅党报党刊和各种学习资料。县委中心组成员每年的学习经费不少于200元,乡镇和系统党委中心组成员学习经费不少于100元。今年,为推进全县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他们又拿出25万元为县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

  在学习内容上每年都有新读本。从2006年起,县委宣传部定期编印《学习参阅》,先后购买《理论热点面对面》《大国崛起》等书籍和光盘,供党员干部学习。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后,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党校及时编印了《学习袁纯清书记讲话知识百问》。下发基层后,党员干部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

  在学习方法上每年都有新举措。从2007年至今,县委中心组除选派领导干部外出培训、考察学习外,还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沁源讲学。借“学习大讲堂”,把“学”与“讲”相结合;以千名党员下基层“结对帮扶、捐书助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下基层”等形式,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学习者智,学习者能,学习者强的理念,深深扎根沁源。

  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是实实在在的内需

  在沁新集团采访时,几个小故事发人深省。

  在总部图书馆,门类繁多的各种图书摆放得“乱七八糟”,个别书架图书尚不能满架。这和总资产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位列全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集团形象明显不符。对此,党委办公室主任段晓军解释说,看书的人太多,开馆时间都来不及整理。至于书架不满的原因,段晓军说:公司对职工的学习那叫一个重视,图书馆的书职工如果喜欢可以拿走。另外,公司的学习计划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一人一例,个人自选学习科目,需要什么学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

  在郭道镇,这里跳出“一人念,大家听”的老模式,结合农时,把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四季化,邀请当地种植养殖能手当“学者”,机关干部当“学生”,通过专人讲座、田间演示,把枯燥的内容变得实用耐学。沁河镇根据“一城五镇百村”工作部署开展学习活动,深化镇村干部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认识,提高干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他乡镇、各单位也在求新、求实、求深、求活上做文章,不断创新学习活动。

  人们议论,“沁源速度”始终保持在高位前行,与县委中心组建立健全 “3647”理论学习机制密不可分。“3”即“三学”:述学、评学、考学;“6”即“六有”:学习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4”即“四个确保”:确保学习时间、内容、参学率、效果;“7”即“七项制度”:考勤制度、经费制度、通报制度、报告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档案制度。

  县委规定,中心组成员在年终述职、述廉时,必须对一年来的学习成果、差距和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述学。干部群众对中心组及其成员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运用知识能力等进行民主测评、量化考核。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依据,并定期组织理论考试,以考促学。考,仅仅是一种手段,学,才是实实在在的内需。

  勤学乐学,学用相长。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李城村的王和荣谈到学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09年,他在村里的远程教育活动室听讲座时,发现东北有家“没有臭味”的养猪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王和荣赶到吉林省延边市考察。同年5月,他上马了沁源县最大的养殖项目——绿丰源养殖有限公司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1620万元,规划设计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分三期建成。

  说起这个项目,王和荣头头是道:和传统养猪比,它有三大特色。一是环境友好。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养猪,猪粪尿发酵成菌,菌作为猪食被吃掉,粪变菌,菌变粪,循环运作,无臭味、零排放,左邻右舍不讨厌;二是节能低碳。无粪无尿便不需要冲洗地面、清理圈舍,节水、节电、节省人工;三是安全优质。猪饲养在垫料上,免疫力强,出栏前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猪肉无公害,能卖个好价钱。

  学以致用,王和荣仅仅是一个缩影。通过学习,沁源县党员干部勤学乐学,学用相长,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普遍提升。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截至8月初,沁源县共铺开各级各类项目116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9项,今年拟完成投资26.15亿元,已完成9.8亿元;培育超亿元税金企业6个,超千万元税金企业10个,初步形成一产增效、二产支撑、三产拉动的发展新格局。

  沁源因是沁河的发源地而得县名。据古史记载,神农炎帝曾在羊头山上,把丹雀衔来的一株九穗嘉禾撒在田间,十日后便长出一斤嘉禾。神话中的“沁源速度”不过是先人美好的愿景。而今,“沁源速度”不再是一个神话,而是奇迹——这里山山披绿、村村叠翠,植被覆盖率高达90%;全县学生免费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实现“十个全覆盖”;10年前财政收入3000多万元,去年突破16亿元……

  创造这些奇迹的内动力是什么?勤学、善学、乐学,从“本本”中有所得、有所悟,并最终超越“本本”,或许这就是“沁源速度”的新解读。

  戴玉刚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