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以色列时任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在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斡旋下,举行旨在达成和平协议的会谈。
2010年9月,巴以双方再赴美国和谈。和谈目标没变:在以色列建立一个民主巴勒斯坦国家。但与上回和谈相比,似乎已经“物是人非”。美、以、巴,三方各自背负国内压力,本次直谈是否会成为上次的“翻版”,还是将有新的突破?
美方:选情之压 本次变化之一是和谈中间方——美国。
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上台伊始就将中东和平进程作为其外交政策重点,并投入大量时间和政治资本。
前总统小布什和比尔·克林顿都曾试图化解巴以和平迷局,但和谈举行时,他们各自的第二届任期即将宣告结束,即使和谈失败,国内反响有限。
而与两位前任不同,由于11月国会中期选举即将临近,加上2012年总统换届选举,奥巴马面临选情压力。巴以和谈对民主党和奥巴马本人的政治前景都有不小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给亲以色列的共和党人落下把柄。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东问题专家米歇尔·邓恩认为:“奥巴马被看作(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施压以色列是危险的……我认为共和党人将在今后几年围绕这个问题做文章。”
奥巴马定于1日在白宫分别会晤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外交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将竭力避免其中一方退出和谈的情形再度发生,化解困扰美国历届政府的中东和平迷局。
以方:联盟内部之压 上次安纳波利斯会谈,以方代表奥尔默特与阿巴斯在几个问题上商讨出可行解决方案。
但随着以色列2008年在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巴以直接对话中断。奥尔默特随后因腐败丑闻下台。
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2009年上台后,采取比其前任更强硬的立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联盟支持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
但定居点建设问题对内塔尼亚胡而言也是一个烫手山芋。由于和美方就定居点建设无法达成一致,美以关系今年来急剧降温,加上今年5月以色列海军在公海海域袭击一支前往加沙地带的国际救援船队,内塔尼亚胡原定访问美国的计划推迟。
在国内,由于执政联盟在下一届选举前可能出现分裂,内塔尼亚胡希望在本届任期内与巴方达成和平协议。
巴方:哈马斯之压 相比美国和以色列,阿巴斯是唯一一张没有变的面孔。2007年的安纳波利斯,阿巴斯作为巴方代表出席会谈。
由他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面临资金困难,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施压。媒体猜测,阿巴斯恐怕不会对以方让步,尤其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
美国前驻埃及和以色列大使丹尼尔·库尔策认为,阿巴斯在和谈过程中不会有什么大胆或有创意的想法,在开始阶段他会非常谨慎。
但阿巴斯或许会考虑与以方达成和平协议,尤其是巴方最大经济援助国美国和中东地区盟友埃及和约旦等国表达类似意向后。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分析师安东尼·科德斯曼认为,美国和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在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援助角色尤其重要。
“这不是一场两个玩家的游戏,”科德斯曼说。
前景难料 哈马斯下属“伊兹丁·卡桑”旅8月31日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附近伏击4名以色列平民。以色列事后对此强烈谴责,誓言追捕凶手。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这起袭击将给和谈蒙上阴影,甚至影响既定日程。
外交分析人士担心,巴以几十年的宿仇,加上哈马斯此番“搅局”,奥巴马的斡旋努力恐怕付诸东流。
内塔尼亚胡面临着来自国内支持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阵营的压力。阿巴斯也面临来自哈马斯的施压。赴会双方恐怕都会保持谨慎。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恩·奥尔特曼认为:“人们总是想说外交途径,但真正的问题是背后的政治。”
他认为,“问题不在于外交家们能否找到一个解决办法,问题是你没有政治支持允许外交家达成一项协议”。(任元俊)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