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印尼对进口商品实施标签壁垒 专家称并不明智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9月02日08:14
  中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昨天(1日)起,印度尼西亚开始对进口商品实施新的管理规定,要求所有进口食品或非食品类商品标签上必须用印尼语注明商品成分、副作用等内容,以此作为非关税壁垒,加大外国商品进入印尼市场的难度。此举真的能够促进印尼经济的发展吗?它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印尼工商会副主席克里斯·坎德尔此前曾表示,“标签”壁垒只是印尼将要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政策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和很多小国都在使用非关税壁垒,印尼政府也必须借此保护自己庞大的市场。印尼此举真的能够保护自己的市场吗?就此,记者采访了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张教授表示,这样的举措其实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张汉林: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贸易保护措施都不能给企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无论是上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这一轮的金融危机,采取单纯的贸易保护和限制的做法对于国内的产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不到什么有效的积极作用。

  既然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为什么印尼还会采取这样的措施呢?张汉林教授分析说,此举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目前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的恢复时期的影响。

  张汉林:印尼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的经济一直恢复和发展地不是很好。这次经济危机虽然对印尼的打击和影响不是很大,跟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较,但是依然不小。所以它仍然处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之中。它的主要目的和想法也是借此来限制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保护国内的产业。

  此外,张汉林认为作为东盟中重要的大国,印尼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张汉林:今年是中国和东盟10加1自由贸易区全面实施,在东盟内部它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一直在进行。印尼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大国也要和其它的东盟国家一起开放自己国内的市场。这个也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所以我觉得它这次采取标签的管理模式,甚至还可能采取其它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国内的市场,来应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从今年以来,中国全面降低了对东盟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关税。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增长相对较快,中国与东盟贸易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印尼采取这样的做法化解压力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张汉林认为,甚至起到了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

  张汉林: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和地区主要的第一的出口市场。这种措施虽然不单纯针对中国,但是对东盟内部其它国家对印尼的贸易和投资包括中国与印尼的贸易与投资都不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建议相关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印度尼西亚新标签法规要求,抓紧对出口印度尼西亚相关商品的标签进行修正;企业在签订订单之前,应与客户充分沟通,及时向客户传递相关标签法规的修改信息,并提醒客户向印度尼西亚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以免出口受阻。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