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山西芭蕾”唱响中国——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演出百场综述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9月04日04:31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从2009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到今年重返国家大剧院,已经在全国演出109场。这一年,《解放》北上南下,东征西进,先后参加了 “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展演活动,并在20多个省市进行商演。《解放》在创造新世纪中国舞台艺术奇迹的同时,这部被观众称为“催泪的山西芭蕾”,又带给观众什么?

  《解放》:何以影响深远

  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

  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中指出,大型山西说唱剧 《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这段话深刻阐述了我省建设文化强省重点剧目《解放》的思想性及其现实意义,也是这部戏立得住、唱得响、演得开的根本。

  9月2日晚,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重返国家大剧院,面对观众如潮的掌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说:“一年百场演出!《解放》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解放》借助于一双“小脚”,为观众描写了女性在身体、社会行为、生命境遇,以及精神世界被束缚、被压迫、被扭曲的历史。同时,以“脚”为切入点,歌颂了女性由脚的解放,而带来的生活、生命及精神世界的解放。《解放》呈现给观众的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历程和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是三晋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民风。它以独特的视角讴歌了解放的伟大意义,以鲜明的风格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强大活力。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山西的转型发展,实现从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是3400万三晋儿女的历史使命。山西的文艺工作者要听从时代召唤创作更多具有深刻思想意义,能够引起人民群众心灵共鸣的精品力作。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国家大剧院一贯致力于扶持和推广民族原创艺术,支持地方院团创作舞台艺术精品。《解放》作为国内首部说唱剧,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从微观视角折射时代的波澜变迁,揭示了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宏大主题。

  《解放》在上海演出时,有一对特殊的母子。儿子刘德保已经年过半百,轮椅上坐着他裹着小脚的老母亲朱秀慧。朱秀慧老人流着泪这样讲述了她的观后感:“我应该算是中国最后一批裹了小脚的女人,我也讲不出什么大的道理,但是,这出戏让我看到了自己,让我深深回味了旧时代女子泣血的昨天,也更加感谢、珍惜这个开放、美好、幸福的新时代。”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观看《解放》后说:“今天我感动了!《解放》以很小的角度,很大的视野,很深的主题,令人难忘、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解放》:何以雅俗共赏

  该剧总编导张继钢说,祖国大江南北演出盛况,验证《解放》雅俗共赏。

  8月24日,该剧总编导张继钢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向中外50余家媒体介绍《解放》一年来演出情况时说,首演时就提出,《解放》唱响全中国,小脚走遍全世界。一年后,实践证明,《解放》正在唱响全中国,小脚正在走遍全世界。一年演出100余场,并不包括该剧经典舞蹈片段参加各类大型晚会的演出。目前,《解放》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演出。《解放》创造了中国舞台艺术的奇迹,在祖国大江南北演出的盛况,验证了《解放》雅俗共赏。

  《解放》,何以如此赢得南北观众的青睐?2009年9月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国家大剧院观看《解放》后指出,大型山西说唱剧有三个特点。第一,体裁有创新,用说书的方法把唱和舞穿起来,这样从艺术形式上既看到了评书,又看到了歌,又看到了舞。歌也有很多是地方戏曲、地方民歌,这种体裁还是有创新的。第二,题材比较新颖。由小及大,引喻深刻,从脚的放开,脚的解放,引喻妇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思想内涵比较深刻。第三,舞蹈、歌曲都比较优美,脚丫子能跳出这样美的舞,这是头一次看到。过去,咱们都说,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都把它装到鞋里头。这个剧在舞台上集中表现了脚,挺优美,另外,亮亮和小小的双人舞设计非常优美,这个双人舞有国家级水平,不是山西的水平,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这样一台节目把山西的民歌,山西的戏曲充分展示出来,很好。要是单纯的一种也很容易使人乏味,用这样一种舞台形式,把各种艺术形式都展示出来给人以新鲜感。通过你们创作演出的《解放》,促进我们整个文化工作者都要解放,要进一步大胆地进行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形式内容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业态创新,传播手段创新。

  在全国演出,不同观众对《解放》有不同的解读,见仁见智。最早将《解放》称为“山西芭蕾”的是剧作家梁枫。“大幕拉开,一个学徒模样的小演员默默从后台搬出说书桌、沏好茶,摆好道具,规规矩矩站立台前。灯光骤亮,一位宽袍大袖的说书人走上舞台,惊堂木一拍:"说早年间,女人都缠脚,不缠脚就嫁不出去……"舞台上闪出一个横切面,几十双"三寸金莲"碎步走着舞着,像雨点敲击观众的心,悲凉、凄美……观赏这段脚的舞蹈,我联想到了《天鹅湖》,但这绝不是西方芭蕾,而是地地道道的山西特产。演员们没有穿特制的芭蕾舞鞋,为了表现"三寸金莲",经过艰难的训练,把大脚装进裤管,只用脚尖奔跑、旋转、腾挪、跳跃。这种脚尖舞比洋芭蕾更玄妙、更细腻、更儒雅。而歌手们演唱的《割莜麦》《想亲亲》《桃花白杏花红》等山西民歌,醋味十足、野味十足、土味十足。《解放》呈现给观众的,正是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个崭新艺术形式,在剧场听到观众称之为"山西芭蕾"。”

  《解放》:何以持续热演

  这一年,全国百余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了《解放》在各地演出盛况和观众的反响。9月2日,中国文化报整版刊发评论文章《透过身体的解放,实现社会和精神的解放》一文。深圳特区报头版连续刊发《三寸金莲,不输千手观音”——〈解放〉深圳首演反响强烈》《文博会艺术节重头戏〈解放〉倾倒深圳人》《张继钢〈解放〉做"足"文章》,深圳商报刊发《〈解放〉为什么不简单?》,广州日报刊发《一双“小脚”挑大梁》,解放日报头版刊发《小脚故事解读“解放”大命题》,新民晚报连续刊发《说书讲述故事,歌舞渲染情节》《赤足裸腿舞出生命赞歌》,文汇报刊发《〈解放〉裹小脚的故事让人心疼》,东方早报刊发《“脚”为舞蹈灵魂讲述凄美爱情》。

  也就是这部“山西芭蕾”,在百度搜索“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0.105秒,立刻出现11500个相关网页。《解放》出品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说,这个距首演整一年的原创剧目,演到哪里各地主流媒体的高频度持续报道,助推《解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报北京电)

  本报记者李晓芳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