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文化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梦”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05日16:07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题: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梦”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作家刘庆邦在美国交流访问时,问及对方是否知道中国作家及作品,“想了半天说了一个我们听不懂的名字,通过翻译才知道他说的是老子”。

  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席,博斯比绝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书的了解要多一点,对于最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梁山泊的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尴尬地位,从这两个小细节中一览无遗。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缺乏优秀的翻译是制约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之一。在国外,著名出版机构的译者必定是以本国语言为母语者;因此即使中国有关机构把自己翻译好的文本送出去,对方也未必接受。而据他所知,整个德国能翻译中国小说的也不超过10个人。刘庆邦也表示,“每个作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味道,如何在翻译中尽最大可能体现出这种味道,是考验翻译功力之所在”。

  此外,版权经纪人制度的缺席则是制约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欧美图书市场90%的大众读物是通过作品经纪人来做的,他们挖掘有潜力的作者,负责处理作者的相关版权事宜,包括寻找出版商、合约谈判、市场推广安排等,让作者专心创作。在出版经纪人的运作下,西方出版界预付版税超过100万美元的图书屡见不鲜,有的预付版税高达800万美元之巨。而在中国,这一制度甚至还在雏形中。

  再者,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学意识形态的偏见,在二者交流间设下一道巨大的鸿沟。作家张者表示,不少西方人把中国当代文学视作为中国政府歌功颂德之作,因之视其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坦言,中国当代文学走出不易,得到广泛认可更为不易。仅以作家出版社为例,五年出版170部外国作品,而国内作家版权输出、译介到国际上只有5部。“中国当代作家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就目前而言仅仅是个开始”,身兼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何建明说,他相信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汉语地位的提升,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坛应大有可为。

  在这个“开始”,人们可以看到:刚刚结束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家馆”首度亮相,通过对中国当代精品图书的展示,力图向国际塑造一个中国当代作家及作品的群像;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以铁凝、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等为代表的100余位作家代表团,举行了包括演讲、对话、论坛、朗诵会等数十场关于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活动……

  中国当代作家正在努力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而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梦,远则远矣,犹自可期。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