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一个包田到户领头人的电力情怀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05日20:17
  卢可镇,浙江省宁海县桑洲镇桑洲村人,宁海县第一个带头实行“包田到户”的领头人。近日,笔者怀着好奇和敬仰之心采访了卢可镇老人。在对话中,卢可镇谈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业绩,而是电力带给农村的一系列变化,他用山里人特有的乡土语言,道出了对电力30年发展的一路情怀。

  电力照耀萌发包田到户

  1978年,当了十来年兵的卢可镇回到桑洲村,这个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被长期吃大锅饭,过着苦日子,迫切需要温饱的村民推选为大队书记,此时已32岁的卢可镇当官不久,就萌发了让百姓吃饱饭的念头。当时的桑洲村有370户人家,靠300亩水田养活近2000来人的生计,村民每天喝米粥、吃红薯、啃南瓜,菜是盐菜拌猪油、味精拌盐菜,即使每餐三大碗的粥,也饿得人肚皮搭肚皮,“哑汪鬼叫”。说到这里笔者笑了,卢可镇也笑得有点沉闷。他冲着笔者说:“你别笑,那时候你年少,不知道苦,我们这辈人当时饭都吃不饱,能喝米粥、吃番薯、南瓜也算万幸了”。

  “卢叔是不是你和村民太苦了,你才萌发包田到户的念头呢?”沉默几下,卢可镇摇了摇头,他说,解决温饱是我提出包田到户的理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村里有了电,我总感觉村经济发展就有了动力,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我在1978年第一个带领村民实行了包田到户,这在全宁海县还是首创,许多人反对也有人支持。面对阻力,我豁出去了,有一种为民请命、舍我其谁的感觉。说到此,卢可镇的笑显得舒坦灿烂。他有点手舞足蹈地说:“自从包田到户,劳动力解放了,农民粮食自包自足,村民外出做生意就多了,村办企业也有了,老百姓的苦日子出头了,这全靠党中央政策好,也靠电力为农村注足了活力”。

  农网改造为农民治穷济富

  自80年代始,宁海供电局加大了对农村电网的改造,桑洲村作为桑洲镇的首富,成为了农网改造的“幸运儿”。改造后的桑洲村电力充足了,85年后桑洲村在短短三年时间就连续办起十多家村办厂和私人厂,富起来的农民再也不用天天喝粥、吃南瓜、啃番薯了,猪油拌盐菜、味精搅盐菜的日子也消失了。作为包田到户领头人的卢可镇成为了村民眼中的“致富楷模”。用村民的话说,是卢可镇当年冒险带领村民包田到户,才使桑洲村百姓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当笔者谈起桑洲村的变化,全靠卢叔当年的功德时,卢可镇谦虚有加,他说:“当年实行包田到户,打破了几十年来的人民公社大锅饭,让农民实现了温饱,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党中央对包田到户的肯定,我恐怕就成了"罪人",但现在想想,当年冒点险值,起码农民肚中大事解决了,束缚劳动力的枷锁砸破了,才使村里的五匠(木匠、石匠、竹匠、泥水匠、漆匠)走出了宁海,遍布了全国,掏得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

  说起农网改造对桑洲村的得益,卢可镇说,当年村里为了整网,发动了全村正劳力拉杆挖洞,确实热火朝天,因为大家心里明白,整改后的电网线路粗了,电压提高了,老百姓用电就称心如意了。正因为有了电力的保障,许多“五匠”赚钱后纷纷回村办起了各类工厂。一大批红脚拐的农民走上了田岸当起了工人,日子是爽爽快快、有滋有味。

  随着谈意正浓,卢可镇的吐语也快速了。他说:“过去的桑洲是宁波市有名的贫困乡,村穷路更穷,从宁海县城到桑洲坐车起码要一个多小时,谁家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桑洲。作为桑洲村的书记,我的心里都酸酸的,有一种驼背背石直不起腰的感觉。如今的桑洲村,山清水绿,楼新路宽,工厂林立,已成为宁海的好江南,贫困乡的帽子早抛到了大海”。这一刻,卢可镇沧桑的脸上绽现出喜盈盈的笑,这笑是老百姓脱贫的笑,是对新农村、新电力的笑,更是千千万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笑。

  新农村电气化为农民端起了“聚宝盆”

  1996年,卢可镇卸下了18年村书记的官帽。官没了,但他的心仍牵挂着村里的变化,年轻的村长、书记更是把他当成资深顾问。卢可镇告诉笔者,这十多年来,为帮助桑洲村的发展,宁海供电局劳苦功高。2001年,供电局为桑洲村进行了第二期农网改造,投入的资金就达百万之巨。2007年,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为桑洲村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桑洲供电营业所的职工真有一种拼命三郎的劲头,高温天,下雨天都难得休息。为了减少耕地的损失,往往把电杆树在塘边、山堆上,虫咬蚊叮是常有的事,更难可贵的是,他们不吃村里一餐饭、一包烟,起早贪黑地干,村民确实很感动。卢可镇说,我作为村里电气化村建设的协管员,常常与电力职工打交道,深深被电力职工的职业道德所感动,他们对农村、对农民的关心,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为了一条线路,一根杆子的架设,所受的苦和累都让我心痛,这些电力职工确实很可爱。

  笔者曾多次到新农村电气化村改造现场采访,也与许多村民、干部打过交道,但象卢可镇这样资深的村干部对电力部门的评价,确实让本人心有感触,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

  “卢叔,电气化村建成后,村里的变化大吗?”随着我提问,卢可镇顿时红光满面,他掰着指头说:“新农村电气化是支柱,也是电力部门为农民送来了"聚宝盆"。你可以到村里看一看,一是电压好了,质量高了,农民的家用电器齐全了;二是电力坚强了,村里的企业也多了,百姓收入也高了,像我这样的老头子一月的收入就有1700多元,老太婆也有1500元一月,日子过得是惬意死了;三是村民钞票多了,追求的生活质量也高了,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都造起了崭新宽敞的落地房,有十多户人家都买起了小包车(指小车),这样的生活老百姓想不乐都难”。

  “卢叔,想起现在的好日子,你对过去包田到户的推行是否有成就感?”

  “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否则这小块老本钿都要吃完的,但现在想起来,我认为自己过去带头搞包田到户物有所值,路走对了”。

  “你对桑洲村目前用电现状满意吗?”

  “满意,太满意了,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后,老百姓致富的路宽了,精神头更足了,像我这样的家庭收入的村民达到了80%以上,再过几年,桑洲村就可望达到小康村。哈哈,那时候我儿子结婚,一定请你们喝杯喜酒”。卢可镇的一番话,引得了我俩相视大笑,把在厨房烧饭的阿姨惊得一惊一乍,吓得那只“旺旺”(狗)奔出了门外。

  茶逢知己千杯少,弹指一间一下午。随着红日西沉,我结束了对卢可镇的采访,老人的健谈,老人的幽默,使我这个所谓的文人对这位当年冒着风险带头搞包田到户的老人有了新的认识,但更多的是钦佩。他对电力部门、对农网改造、对新农村电气村建设的评价和赞赏,代表了千千万万百姓的心声。有道是公道自有人心在,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电网坚强了,服务更优了,电力之花就永远不会凋谢。

  跨出大门,我再次向卢可镇深深地鞠了一躬,祝老人一生健康。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