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回想与记忆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9月06日06:33
  ——李建永《母亲词典》研讨会发言摘要

  李建永,杂文家,笔名南牧马,朔州山阴人。曾在阳泉市工作多年。2000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北京。现居北京,供职某新闻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杂文随笔集 《女人是水》《撒娇的流派》和《白纸黑字》等,多篇作品选入《新华文摘》《读者》以及《中华杂文百年典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和《100年100人:20世纪中国杂文读本》等。散文名篇《读书养气》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近期,中央编译出版社隆重推出他的新著《母亲词典》。这是一部长达40多万字的以谚语为切口挖掘五千年中华 “母亲文化”的内容广博、思想含量厚重的大书。书中42幅水墨漫画插图出自著名漫画家徐鹏飞先生之手。书中部分文章,曾在《山西日报·黄河副刊》连载一年,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8月22日上午,由阳泉市文联、阳泉日报社主办、山西远鑫集团协办的“李建永《母亲词典》研讨会”在阳泉举行。谨摘发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写作是一项遗憾的事业

  李建永:首先我要感谢在座各位,为这本小书贡献诚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还要感恩阳泉——正是在阳泉这块宝地上,我收获了人生最为珍贵的友情、家庭和事业。我这个外来的山阴人,多年以来在阳泉可谓如鱼得水。想一想啊,山阴与阳泉,山和水,阴和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能不自在、舒适、和谐,且如鱼得水吗?关于《母亲词典》,我想说五句话:第一,“母亲”是个大概念。妈妈是母亲,故乡故土是母亲,祖国是母亲,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同样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第二,《母亲词典》的结构是个开放的体系。全书以时序为经线,一个季度10大篇,共分40篇;每篇又由 《时令·风俗》《人情·物理》《饮食·健康》三部分组成,可以说,各种内容几乎都可以装入这个体系中。第三,写作是为了有益于世道人心。我近年来的写作,总是本着对世道人心有益这条宗旨。孔子讲:“礼失求诸野。”我选择谚语作为切入点,就是因为谚语具有普世价值,每一条谚语都包含着真善美的因子。谚语句句实在,处处有根,包孕沧桑,笑看人生,洞烛幽微,直指人心。透过谚语,可以真切地感知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品格。可以说,谚语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典。第四, 写作是一项遗憾的事业。据《山西日报》的吴炯兄回忆,我在1992年就说过,想以“母亲的话”写一本书。这样算来,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十七八年啦。我写《母亲词典》,用了三年多时间里的所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然而,甫一付梓,就又有许多遗憾。好在还有将来的修订,可以逐渐弥补这些缺憾。第五,正因如此,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文友们,多挑刺,少栽花。批评就像空气,是谁都离不开的。我真诚地期望听到各位尖锐、犀利、深刻的批评,这对我今后的写作和这本小书的修订,将是大有裨益的。

  扎根于最深的泥土才有香味

  王敬瑞(阳泉市副市长,作家):建永是全国有名的杂文家。我和他多年接触,读过他的不少东西。建永文化底蕴深厚,文笔老到犀利,非常厉害。他是阳泉的骄傲。这部《母亲词典》的核心价值,就在“母亲”这两个字上。正因为来源于大地,来源于民间,才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只有扎根于最深的泥土,扎根于厚实的黄土地,才最有香味。《母亲词典》就是挖掘了民间的“母亲文化”,每一句话都是很有意思的。它深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无限智慧和精神意志,反映了浓郁的风土人情,洋溢着泥土的芳香和感人的气息。这样的书,拿在手里,就不想放下。《母亲词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能使人深层次理解“母亲”的厚重与伟大。因此,我深信这本书将会长久地流传下去。

  不遗憾就不完美

  马玉隆(山西省民协副主席、阳泉市民协主席、阳泉市政府原市长助理,作家):建永爱读书,博闻强识。去过他家的人都知道,建永嗜书如命,桌上床上茶几上几乎到处是书。我读《母亲词典》有三点体会:一是建永的作品能给你很多知识。这本书的知识含量相当大。二是读建永的作品能让人“明理”。建永的作品视角独特,层次很高。之前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 《李白之死因新论》(杂文)等;《母亲词典》较其之前的书作,如《撒娇的流派》《白纸黑字》等,更为严谨、理性。三是读建永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这本书中的很多词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从母亲的话中悟出道理的不是很多,能成书的就更少了。这本书精心打磨多年,是作者向母亲负责,向读者负责,向社会负责。平凡中见伟大,从这本书中能汲取到很多有益的东西,此书有很高的传世价值。当然,写书永远有遗憾, 不遗憾就不完美。我认为能修订下去的书就是好书。这本书的不足之处:缺一些东西,需要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天文地理方面的农谚,也可以再添加些。建永将要步入“知天命”之年,“天命”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希望建永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更加勤勉,多创佳作。

  小谚语 大学问

  高巨海(阳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作家):我对建永的总印象是:悟性高,功底深,下功夫。关于此书,我讲四句话:第一,难能可贵。训诂,枯燥无味,清末之后,搞得人就少了。《母亲词典》大规模引经据典,并且有很多考证校注的地方,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本书不是一个母亲的话,是很多母亲的话的积累。建永很注意汲取身边的东西,同时致力于将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第二,雅俗共赏。“俗”指《母亲词典》中的谚语,讲述老百姓的吃喝拉撒,俗能俗到家;“雅”指吸纳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东西,没点文化底蕴的人,还真是不容易看进去,雅能雅到位。第三,博大精深。《母亲词典》以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为序排列,背后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看上去是谚语,实质是以“四书”“五经”、《二十五史》作支持的。加之注疏校考,包罗万象,读了极有所得。第四,雁过留声。小谚语,大学问,虽是民间谚语,全是至理名言。相信这本书的确能够留传后世。我记得建永跟我说过一句话:“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咱,咱要把自己当个人物。”我相信建永会成为一个“人物”。

  以雅注俗

  史辉华(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党委书记,作家):从文体上讲,这部书是一种创新。这样体式的书,之前的确没有见过。它将谚语作为题材创作,是谚语的集成;体裁上又 以雅注俗,六经注我,以经史子集来阐释谚语,有创新,有传承,策划得很精致。《母亲词典》的创作有一定典型意义。现如今文化恶俗、媚俗、庸俗之风盛行,对古典文化的探求很少。事实上,正如俗话所说,“要知朝中事,山中问野人”,谚语的流行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建议建永以后修订《母亲词典》时角度更广,要有科学视野,世界视野,同时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

  “天、地、人”结构很奇特

  马金元(作家):建永是山城走出去的雄鹰。我很佩服他的智慧、毅力与勤奋。《母亲词典》融合谚语和传统文化,它的结构非常巧妙,每篇文章的词条均以《时令·风俗》《人情·物理》《饮食·健康》三块为分类,其内容正好集合了“天、地、人”三个部分,结构设计得很奇特,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很自然。此书可以说是找到“根儿”上的“母亲”啦。

  谚语照耀人生之路

  王开英(阳泉市工业干校校长,作家)《母亲词典》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型百科全书,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谚语近诗,许多谚语本身就是诗中的警句。因此,我认为《母亲词典》是以雅解雅,以大雅解大雅。书中的很多谚语来自“四书”“五经”,把俗语和经典对接,便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教化力、造化力。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谚语的力量大于名著,它的价值远高于那些束之高阁的经典著作。谚语可教化并造化下一代,谚语照耀着人生的道路。不夸张地说,有了这本书,随时可以和“母亲”对话。《母亲词典》将是我后半生最好的老师。

  “母亲的话”贴近人心

  张炜生 (阳泉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作家)《母亲词典》实际上弘扬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经典文化。它以小见大,浅入深出,随处闪现着古典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母亲的话”拉近人心,深入人心;它还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这是本书对社会和人生的最大功用。

  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行者

  马爱民 (阳泉市宗教事务局局长,学者):建永是 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行者。我认为《母亲词典》围绕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围绕人间的真善美;“两个基本点”指挖掘历史,直面现实;对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增强传播功能。《母亲词典》地域色彩浓厚,收集的多是北方民间谚语,而长江以南的谚语,如粤文化、楚文化收集得较少,建议覆盖面更广泛一些。此外应该多些时代气息,再加入一些批判性的东西——虽然建永的文章从来就不缺乏“针对性”。

  十年·百年·千年

  李建富(阳泉市二中副校长,作家)读了这本书,我想到六个字:十年,百年,千年。建永用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个人一辈子(近百年)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而且书的内容还可以流传千年。“母亲”是感性的,亲切的;“词典”是严谨的,理性的。《母亲词典》的大框架与构思不错,是审美与知识的结合,兼具文学性与工具书(学术书)的特点,是建永对人生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很好结合。作为兼具工具书特点的《母亲词典》,我建议修订再版时要注意到这个特性——比如在书后增加“关键词”《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敢写“词典”就不是简单人

  郭祯田 (阳泉日报社晚报部主任,作家):作家应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建永创作《母亲词典》的念头大约有十几年了,他以常人难以做到的执着,成就了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红宝书”。在这本集中国民俗文化之大成的书里,体裁丰富多样,既有纯学术性的论文,也有民俗小品,还有幽默犀利的杂文。我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本可以传世的著作。我佩服建永的勤奋与执着,我认为,叫“词典”就不是一般档次,敢写“词典”的人就不是简单人。

  有雅有俗有趣

  杨鸿龙(阳泉日报总编辑)建永与朋友交,没有家长里短,没有功名利禄,更没有闲话是非;有的只是对知识的探求,读书的体会,有雅有俗且有趣。建永有心,遂有《母亲词典》。无论车上、枕上、饭桌上读之,又如同朋友交流,快哉!交友如此,幸甚!祝建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个性决定他一路走来

  侯讵望(阳泉市文联主席,作家)今天的研讨会内容丰富,发言真诚,发自内心。大家都知道,建永的人生非常坎坷,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走到今天,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建永天赋非凡,博闻强识,这是上天的眷顾。同时他勤奋、刻苦、严谨、较真,精益求精,愈挫愈勇, 个性决定他一路走来。《母亲词典》很有思想深度,必将走进历史,走进未来,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读本进行传承。《母亲词典》是其创作的里程碑,会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建议修订时在地理范围上涵盖再宽一些,希望创作出更多有益于社会、人生的好作品,经典都是对世道人心有益的。同时我还有一个希望:就是要知行合一——既要教育人,自己也要做得好。让我们共勉吧!

  独成一家 自成体系

  高全怀(中共阳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特殊会议。在20多年的接触中,我算个比较了解建永的人。阳泉可称为他的第二故乡,这里给他提供了舞台,是他成家立业的起点。我代表市委、市政府祝贺《母亲词典》首发。看了这本书,我说两句话。第一句,自成体系,独成一家。首先从书名上说,是新鲜的,大胆的,如清风扑面。“母亲”是个宏观概念,她可指生育“我”的女性,也可指故土乡亲乃至中华民族,具有亲切感。“词典”又具有神秘感。什么是“词典”?那些困惑的、不知的、不懂的、拿捏不准的,就得去查“词典”。“词典”把书的内涵高高托起,涵盖的领域非常之大。第二句,逻辑严密,线条清晰。老话说:“内行人看门头脚道,外行人看红火热闹。”《母亲词典》从结构上看,纵向以时间为“经线”,按一年三百六十天、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为序编排的;横向以“天、地、人”三大块构建;纵横贯穿上下五千年,这是本书的独到之处。从这部书可以看到建永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乃至功力、思想不断成熟。另外,建议《母亲词典》将整个中华“母亲”谚语文化做深入研究,而不是仅局限于对黄河流域的北方谚语解析;并增加必要的天文、地理等领域的人文内容。祝愿建永以《母亲词典》为新起点,成为中国文学界的名家巨匠;同时进一步精心修订 《母亲词典》,使之成为传世佳作。

  (田杰简雍整理)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