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讯 (罗光德 记者 蒋麟)雅安市汉源清溪古镇日前发现一个“百年学署”的见证———刻立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清代“学生守则”石碑。昨日,雅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炳中称,这个石碑在雅安尚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清代“学生守则” 藏身清溪古文庙
走进清溪镇的百年古文庙,一块长约2米、高为1米的古碑横卧在文庙大成殿历经风雨的屋檐下,碑的上、左、右三方边缘祥云环绕,蟠龙飞腾在前方。
据清溪镇知名的古文化爱好者任沛雄先生介绍,该碑系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刻立,碑文内容为生员(学生)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相当于现在的“学生守则”。
成都商报记者走进清溪文庙内发现,古代版学生守则石碑不像其他石碑一样竖立安放,而是横卧在地上。“这是因为旧时生员若违反规定,则要跪在碑前诵读碑文,并且改过自新,以请求老师的宽恕……”任沛雄介绍说,自该碑刻立之后,清溪古城中学风浓厚,清末时期有生员还曾考中过进士。
9条453字 要求学生立志报国
“这也是雅安境内最早学府"玉渊书院"的见证,它仅晚于朱熹所建的白鹿洞书院26年。”雅安文史地理专家曹宏曾介绍说,清溪古城的人们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因而当地文物较多并曾屡有新的发现。
任沛雄说,他们仔细数了数,发现这块石碑碑文共有9条33行,根据补全后的总计453个字来看,其内容包括:要求学生立志报国,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规范,以及不允许生员参与的活动等。
昨日,雅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炳中说,目前在雅安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类似的“学生守则石碑”。因此,该石碑对于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作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