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李一现象的社会学反思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07日16:1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直到最近出版发行的《中国宗教报告2010》蓝皮书,有关部门一直说中国有大约一亿多宗教信徒。这表明的一个事实是,宗教信徒在中国人口中还是少数。

  然而,另外一个事实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在迅速增加。根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2007年中国居民精神生活调查”的数据发现,85%的中国人相信神灵或某种超自然力量,其中很多人远离宗教,却落入巫术的巢臼而不自知,权贵、富商、名人的这种状况更为引人瞩目。

  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各色各样的气功一度吸引了亿万民众。最近10年,有些原本以气功面目出现的巫术进入了正统宗教的体制内。假如李一出道早10年,肯定是个“大气功师”。在21世纪,他却不得不以道教道长的面目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说来,就是由于宗教供给短缺造成的。《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白皮书提到,政府批准大陆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5万多个,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这意味着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正统宗教供给短缺的后果之一,便是巫术的盛行。当人们不能进入合法的宗教场所宣泄其宗教情感和满足其宗教需求的时候,兜售“精神产品”的“商贩”便会走街串巷,而且会时常引发消费者“蜂拥而至”的现象,结果难免形成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充斥横行于市场。很多城市都有“算命一条街”,巫术现象此起彼伏:易学预测、拆字改名、风水看相、“巫毒娃娃”、“寡妇年”不结婚、“金猴年”扎堆生子……

  而李一现象说明,单纯把走街串巷的“商贩”引入“商场”,并不能就此理顺宗教信仰这个大市场。这样的“商场”不过是给兜售假冒伪劣“精神产品”的“奸商”提供了合法性,使他们多了一层保护色而已。而且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商贩”不仅骗了信众,而且损坏了宗教领袖的整体形象,从而导致宗教更加难以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21世纪的事情的确是更加复杂些。从杂技团长李军蜕变为道教道长李一,并且在短期内蹿红,迅速提升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幕后操盘手的扶持力度显然不小。面对揭发李一诸多假冒行为的媒体,央视一名记者依然坚持说:“他们只看到了李一,而看不到李一背靠的是中国的道文化。李一不能够代表道文化,但是诋毁李一,受损的也是好不容易巍然而显现的中国道家文化。我心疼!我们的家底啊……”这典型地表露了这些人的动机,但真不知道究竟有哪些人真把这类东西当做自己的家底,不仅要拿出来晾晒,而且还要全体国民将之当做国宝精粹来呵护。

  如果要宗教健康发展,并且发挥出其积极的伦理道德功能,显然不能再依赖各色幕后操盘手的拔苗助长、扶持或打压,而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和公平的法制对待各种宗教的自由竞争,从而理顺宗教信仰的大市场,优胜劣汰,为人们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产品,也为现代理性市场经济制度提供相适应的伦理价值体系。

  (作者单位: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