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对话外交”:中国自信展露真实自我(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09日07:06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世界日益成为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对话和交流成为国与国之间增进理解,消除隔阂,增强互信,实现互利双赢的重要手段。当代世界不少国家相互之间为此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对话机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中国和一些国家在相关领域建立起了高级别对话机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等一系列领域。数月以来,中国相继与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展开了各种类型的对话。中国在这些对话中更加自信,更敢于向世界表达中国的真实想法,向世人展示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世人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增进理解,在对话中构建共赢格局。
首次中欧战略对话举行
  9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网贵阳9月1日电(记者郝亚琳 王丽)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什顿1日在贵阳举行首次中欧战略对话,就如何看当今世界形势、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如何建设和发展中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友好的沟通、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认为,中欧之间举行这样的对话是很必要和很有益处的。

  戴秉国指出,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命运从未如此紧密相连。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合作应对。

  戴秉国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今后仍将长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中欧战略对话在贵阳举行

  新华网贵阳9月1日电(记者郝亚琳、王丽)中欧战略对话1日在贵阳举行,国务委员戴秉国和来访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凯瑟琳·阿什顿共同出席对话。

  戴秉国说,中国和欧洲的共同之处比想象的要多。阿什顿也表示,欧中双方交往历史悠久,双方确实有很多共同点。

  这是中欧战略对话今年4月升级后的首次对话,此前历次中欧战略对话都是由欧盟轮值主席国副外长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共同主持。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欧关系、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以及欧盟对于中国发展现状的看法和定位将是此次对话的重要内容。
把千面中国放开让世界看

  中欧首次高层战略对话1日在相对偏远的贵州贵阳召开,对话之前,欧盟高官还专程去贫困的贵阳农村转了转。相信这样的精心安排,能让这些欧盟的决策者对中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经常抱怨外界不了解中国,让外界像中国人这样了解自己,或许永远也做不到。但把中欧战略对话放在贵阳,而不是北京或者上海,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贵阳是对中国东部大城市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一种修正,这样的修正点越多,外国人看到的中国就越接近于真实。

  其实中国人自己心中的中国形象也会是片面的,外界的各种看法、包括偏见,常常有助于我们修正自我审视的视角。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恰逢其时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出席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新华社记者 张铎摄

  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8月28日如期举行,中日双方就经济复苏对策、全球范围及区域合作、加强双边互惠双赢合作等问题开展对话,对话期间签署了7项合作文件,取得圆满成功。温家宝总理会后会见了日方主要与会人员,并对对话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日本国内政局也比较复杂、微妙;日本经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1%,远低于预期;7月中旬以来,日元大幅度升值,股市下跌,而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更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上半年,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两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一是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是上半年中国大幅度增持日本国债,中国从日本的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在这种特殊时刻,中日双方举行高层经济对话,协调经济政策,共商应对危机对策,非常及时。
外媒: 北京和东京 一场双赢竞争
  8月28日,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共同主持。这是王岐山与冈田克也握手。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昨日在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围绕经济复苏对策、双边互惠双赢合作、全球及区域合作等三个专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对话期间,两国相关部门签署了有关领域的合作文件。

  本次对话举行之时,正是世界经济形势微妙变化之际。虽然各主要经济体已从金融危机的谷底中走出,但复苏道路荆棘依然。美欧经济乏力、需求疲软,在此情况下,中日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出口导向型向依靠内需型转型,对外贸易也从瞄准欧美市场转为依靠亚洲区域内部、特别是彼此间的需求来推动。在这一大背景下,中日官员有必要坐在一起对当前两国贸易情况进行评点,交换意见以求未来良性发展。
  8月28日,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共同主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这是王岐山、冈田克也与代表团成员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中美举行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新华网华盛顿8月27日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2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小华盛顿市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举行中美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双方回顾了一段时间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致认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双方应维护、落实好两国元首关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的重要共识,保持和加强高层及其他各级别对话和沟通,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努力深化和拓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中美对话比“对瞄”强

  近来,中国周边海域风云变幻,黄海风波未平,南海风波又起,东海海域也暗流涌动。中美多方交涉后,相关事态有所缓和。对此,需保持理性、客观、冷静的态度。

  当今透视中美关系,其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政治互信,政治互信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和安全关注。中国在美韩关注的“天安号”事件中,秉持“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原则,以事情的是非曲直来秉公行事,在联合国讨论此事件时,也主持了公道,应该说是尊重并照顾了美韩的安全关注。
中英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
  7月14日, 中英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主持对话。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李忠发)国务委员戴秉国14日在北京与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举行中英战略对话。双方就国际形势及双边关系中的长期性、战略性、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戴秉国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不可阻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变化巨大,世界日益成为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上,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特别是大国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应该奉行明智而有远见的外交政策,通过战略性对话和坦诚交流,就事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以及双边关系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以便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增进共识,扩大共同利益,减少磨擦,发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将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中英双方通过战略对话促进双方各领域的合作,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美“对话”之后的再思考
  5月24日,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这是开幕式前,王岐山、戴秉国和克林顿、盖特纳及双方代表团主要成员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中美之间爆发任何形式的贸易战或者是金融战,都将严重损害两国的核心利益以及全球的共同利益,为此全面加强和开展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的高层对话,促进相互沟通与交流十分重要。尽管通过此次对话,中美两国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但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在全球化的时代,双方合作不再是以前你进我退的关系,而将形成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过程中,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重大的责任。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尽管中美两国达成了26项具体成果,并签署了涉及能源、贸易、融资、核能、利用等各方面的多个合作协议,更承诺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增长,但“对话”之后,两国战略与经济合作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还有哪些矛盾与问题仍待解决和关注?双方又各自从中获得哪些机遇和挑战?几位国内中美战略与经济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对此提出各自看法。

  中印在京举行第四次财金对话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韩洁、徐蕊)第四次中印财金对话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对话的中印财政、金融等领域高官一致认为,中印在经济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双方应秉持着眼长远、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并进一步加强在各种双边、多边财金论坛中的交流与协作。

  此次对话是继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中印财金对话之后,中印两国宏观经济主管部门官员再次聚首。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与印度财政部财政秘书阿夏克·朝拉共同主持对话。

  朱光耀表示,中国和印度面临很多共同挑战,加强双边财金领域合作对于两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双方应致力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并推进减贫事业发展,使两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文明对话,促进中俄关系
  中国人崇尚性价比,俄罗斯人喜欢皮实耐用;中国人追求“不战屈人之兵”,俄罗斯人更愿意千军横扫;中国人生性乐观,俄罗斯人居安思危……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世良从细微之处入手,为您剖析中俄文化上的差异,所为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在对话中构建双赢格局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逐渐深化但摩擦不断。总体而言,双方把握大局、寻求“双赢”,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交叉互补,整体上实现了两国经济关系的互利性。

  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30年里增长了130倍。尤其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经贸关系日趋紧密,200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到2009年已接近4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已超过59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最大债权国。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