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开县兄弟在广州
绑架路人筹钱救母
2009年4月20日晚7点左右,在广州某皮具厂打工的张方述、张方均兄弟得知母亲谢守翠在开县老家摔倒,致使颅内出血。因张家贫困,亲戚东拼西凑,只筹集到3000元,而治疗费需要1万多元,兄弟俩四处筹钱未果。21日上午,张方述在广州市三元里街广园中路,用水果刀劫持女子邝某,向人索要1.8万元。警察赶到现场将张方均劝回派出所后,将张方述抓获,人质邝某被解救,未受伤。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了此事,社会各界纷纷捐款。随后,谢守翠转入万州三峡中心医院治疗。
2009年9月27日,广州白云法院一审宣判。张氏兄弟均被以绑架罪定罪,张方述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弟弟张方均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后,张氏兄弟均当庭表示服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意思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对开县临江镇的张方述、张方均兄弟来讲,这句话,就是他们的心情写照。就在昨天凌晨,张氏兄弟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死亡。28岁的小儿子张方均在老家操办丧事,30岁的大儿子张方述目前仍在服刑。1988年,张方述、张方均的父亲因淋巴癌去世,母亲谢守翠随后带着两儿子改嫁。
昨日,张方均在灵柩前焚香烧纸祭奠母亲。
妈妈两个遗愿
说起接下来的生活,张方均觉得,现在脑子很乱,但有2件事他知道,一定得办,那就是母亲生前的遗愿:到生父所在的龙桥镇下葬;去广州找到哥哥,至少知道他在哪个监狱。
“我爹死后,我和我妈几乎是被赶出村子的,那个时候我小,但妈哭着带我们出村子的时候给我和哥哥说,如果有一天她死了,一定要把她埋回来。”张方均说,妈死后,让她风光地回到老家下葬,是他和哥哥,一直下定决心要做的事。
1996年,小学没有毕业的张方钧迈出家门,2年后,初中没有毕业的大哥张方述也开始打工生涯。张方均记得那时,在临江镇镇中心的一堵墙上刷着这样一行标语,“要致富,去务工。”那时他以为,去打工就能致富,就能风光回家。但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生活所发生的一切。
如今,10多年过去了,真到了母亲去世这天,张方均觉得自己很窝囊,不仅无法让母亲风光地下葬,连将母亲葬在安乐村的钱都没有,“但我跟三叔商量了,希望他借钱给我,给母亲下葬后我就去广州,拼命打工来还钱。”
张方均说,他算过,将母亲下葬在安乐村,需要6000元,自己身上只有1800元,需要借4200元,将母亲下葬到山那头的龙桥镇则更需要增加5000元的开销。
另一个愿望,便是去广州打听到哥哥的下落。“没能打听到我哥的下落,是我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张方均说,自从他回到重庆后,便再没有过大哥张方述的消息,托广州的同乡打听过,但听说被转到了“昌龙监狱”,可托南方的记者打听,广州根本就没有这个名字的监狱存在。
所以张方均觉得,这一年,就算他回到了母亲身边,她也过得并不快乐,“她基本上每隔几天就会问我大哥有消息了没。”张方均总是说,放心,你好好活着,最多5年他就回来了。
见张方述一面,不仅是弟弟张方均的心愿,更是母亲谢守翠的遗愿,所以,张方均决定,再难也要到广州,一边打工偿还完家中的所有债务,一边帮母亲完成心愿,找到大哥。
三妈应书菊:
谢守翠这一年
一直活在内疚里
55岁的三妈应书菊,是谢守翠这一年接触得最多的人。
“两个儿子出事,谢守翠虽然也因祸得福活了下来,但这一年都活在内疚里,她一直觉得,当初如果不是救她,两个儿子也不会做傻事、被判刑,也不会伤到别人(被劫持的女子)。”应书菊觉得,两个儿子为救谢守翠出事,成了谢守翠心里极大的负担,“她经常悄悄不吃药,为的就是给小儿子省钱。”
自从大儿子在广州监狱里没了消息,谢守翠的心理负担便越来越重,“她经常给我说自己当初死了就好了,活着害人害己。”应书菊觉得,活着等到大儿子回来,看上一眼,是谢守翠活下去最大的动力,但她还是没能等到那天。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