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规避风险应从自身经济入手
华尔街日报:外储多元化背后有玄机
加大引进能源资源人才科技
调整政策藏汇于企藏汇于民
多元储备配置全球股权投资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既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也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属于分散的货币结构组合。中国近期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大幅增持了日本和韩国债券,上半年共计增持1.73万亿日元(约合203亿美元),增持韩债亦至3.99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转增持非美元货币释放出外储多元化的信号。但在真正化解外储管理风险上,还应多管齐下,应鼓励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令庞大的外储转化为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让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令外储品种多元化。
其实,对于巨额的外储(2010年6月底达24542亿美元)如何管理(包括持有、分配、投资等活动),从2007年开始就常有议论。多数人认为应购买更多的实物性资产(如黄金与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资、持有货币等。但这些主张都被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击得粉碎。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传统思维已无法规避持有巨额外储的风险了。
按照传统智慧,外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算支付、偿还外债、保证本币稳定及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调节等。但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储的功能其实主要是保证本国货币、经济及市场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外储如何积累起来,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外汇储备传统功能和持有量已不是最应关注的问题。
1 1 近年,中国外储的积累大致有三个来源:贸易顺差、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前两项之外的资本流动。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资本通过正式或非法方式疯狂流入。直到近来人民币升值减缓及中国外储管理水平提高,这类资本流入才减少。其实当外汇增长是一种趋势时,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增长,而应关注如何有效管理。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用,是为华尔街的贪婪埋单。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政府管理层和市场都更关心中国外储贬值的风险了,希望增持非美元货币,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来化解与分散这些风险,增加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其实,当前中国外储管理的最大风险是美国经济不确定的风险。这不仅在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低,其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风险更大),而且在于美国经济低迷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外汇资产,无论是否分散化投资,当全球快速流动的资金都进入避险时,持有非美元货币及非美元资产都会处于极高的风险中。
有人认为,如果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将是中国庞大外储有效管理的好出路。因为,利用股权投资全球布局能源、资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将外储转为中国核心竞争力。这个建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会更高(它包括了市场风险及政治风险)。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及全球金融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这样风险会更高。
可以说,只要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退出,只要美国经济复苏过于缓慢,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就将面临较大贬值风险。如何来规避及分散这些风险。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部,而应从中国经济本身入手。比如如何加大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口及人才引进;如何调整我们现行的进出口外贸政策,特别是在出口方面我们要从要素市场化入手,让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价格市场化;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步伐,通过这种改革开放让巨大的外储投资与持有风险分散给企业及居民。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入手,再加上非美元货币及全球股权投资配置,那么中国外储的多元化管理就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从而减小其可能发生的损失。(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2
2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