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努力向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进军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10日21:50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赵超 余晓洁 卫敏丽)10日,中国发表了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立足时代新特征,真实展现了当前中国人力资源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宣告中国正努力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白皮书说,截至2008年底,全国的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

  在中国人力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人员产业布局日趋优化,人才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收入、卫生、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条件逐步改善。

  “但是,目前中国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直言不讳地指出。

  中国政府此次发布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目的是向海内外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表明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展示中国在人力资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而发起的新一轮全球人才争夺战。

  中国政府强调,只有制定面向世界的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才能形成中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加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三个国家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这三个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人才强国,进入人才强国行列;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三个规划纲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对新时期中国的人力资源工作作出了总体的战略部署。

  王晓初表示,中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人才优先和管理创新。 不过,现阶段,中国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当前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

  他介绍说,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630万人,加之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能实现就业的仅有1200万人。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的人才发展战略中,创业人才扶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创业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升级最终要落实在人才上。

  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则认为,中国在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两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融通渠道,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没有及时掌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也不能根据供求信息来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人才开发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创新能力提高的体现,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倡导创新,提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合当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需要。”北京大学教授刘伟表达了他的观点。

  白皮书充分表达出中国谋求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决心:“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一定会更好地迸发出来,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一定会有更加坚实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基础。”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