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蜱虫咬伤重症者多被误诊感冒 降低感染靠避叮咬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9月11日01:23

  9月10日,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主任王世文(中)在河南省商城县接受记者采访。当天,卫生部三名专家奔赴河南省商城县调查蜱虫中毒疾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同时为当地现有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本报讯 (记者吴鹏)昨日召开的卫生部例行发布会上,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在回答本报提问时称,绝不能以入托、入学为条件,强行给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同时,接种期间,各地疾控部门还设有24小时专人值班,异常情况将实时上报。

  家长签字以后才给予接种

  今起,被称为规模最大的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将在全国开始,针对有家长担心“强化免疫”变成“强制免疫”的问题,郝阳说,对这次强化免疫活动,始终强调“知情、自愿”的原则,很多地方在摸底调查和准备过程中,都下发了知情同意书,北京每位家长应该都收到了,只有签字以后才能给予接种。

  但是他说,也听到一些消息,有些地方采取不接种就不能入托和入学的措施,“我们已经下发通知,强调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绝不能以入托、入学为条件强行给儿童进行免疫接种。”

  每个接种点配备医师

  另外,郝阳称,接种期间,每个接种点都配备有相应的临床医师,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抢救设备,确保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各地疾控部门还设有24小时专人值班,异常情况将实时上报。

  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楚金贵解释说,凡是由县级以上行政卫生部门,确定的预防接种点,必须要有急救药品,县级都配备了救护车,每个接种点都配备了专职的临床医生。为了这次预防接种,国家级还制定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预案。

  荷兰协助中国纯化毒株

  针对中国疫苗为何要由国外进行纯化的问题,昨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给予解答。杨维中说,麻疹疫苗在中国接种有四十多年,被事实证明是安全的、有效的。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中分离出毒株,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1985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

  但是杨维中说,疫苗种株还有一些杂质,会影响它的有效性。1991年,在荷兰国内卫生研究所协助之下,将毒株再次进行纯化后,被我国批准继续使用,到目前为止仍然使用这个疫苗的毒株来治疗麻疹。“没有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疫苗,全部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毒株,由我国企业自己来生产疫苗。”

  北京情况

  北京10万少儿今天接种

  共设536家固定接种点、近3000家临时接种点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今天是麻疹强化免疫首日,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昨天介绍,预计今天,全市将有10余万适龄(8月龄—14岁)少年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目前,全市536家固定接种点,178家疫苗接种后疑似不良反应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近3000家临时接种点以及疫苗、注射器等免疫物资全部配备到位。

  北京市疾控中心昨天还公布了针对麻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但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麻疹疫苗接种后也有可能发生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仍有可能被感染。

  疾控专家进一步解释说,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提醒

  家长如何识别不良反应

  北京市疾控中心昨天还提醒家长如何辨识、处理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孩子接种后,家长应加强观察,让孩子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如果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蜱传疾病尚未确定病原体”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称,不排除无形体感染,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据新华社电 最近河南等出现由于蜱虫叮咬使人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病例的情况。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昨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河南发生的蜱传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

  部分病人检测物发现病毒

  据了解,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李德新说,多种病原体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包括无形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等。今年5月份,卫生部在河南、湖北进行监测的时候,监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但这次具体由何种病原体引起,目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不排除是无形体感染,但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因为已从有的病人检测物中发现布尼亚病毒。”李德新说。

  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无形体感染的证据,“这提醒我们除了无形体以外,可能还有别的病原体。”李德新说,为此中国疾控中心今年在河北、湖南加强了监测,主要目的是研究致病发展规律。

  降低感染主要靠避免叮咬

  “疾病控制部门正积极地探查此次疾病的具体致病原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综合这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探查的有关情况,目前发现该病还是主要以蜱虫传播为主。

  邓海华说,蜱传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前就有,只不过是这次传播了新的病原体。对于蜱传疾病,我国已有成熟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蜱虫的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进展

  卫生部三名专家抵达商城

  展开蜱传疾病控制调查,对当地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本报讯 (记者孙旭阳)昨日,卫生部专家组到达河南商城后,立即开展对蜱传疾病控制、医疗救助等情况的调查。专家组表示,还会为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据悉,专家组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主任王世文、中国疾控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办公室丁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等组成。昨日下午,专家组抵达商城后,立即在县政府会议室内,与省、市、县三级相关负责人召开工作会,听取汇报。

  会后,现场的官员和专家分为两个小组,分赴商城县人民医院和商城县疾控中心。

  卫生部专家组成员王世文对记者表示,专家组此行没有限定天数。商城县此次发生的蜱传疾病的病原体,至今尚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但目前国家还未划出易发病的具体区域。

  探访

  重症者多被误诊为感冒

  记者在解放军一五四医院感染病房内看到,还有几名患者正在接受救治。医院感染科主任崔宁告诉记者,今年该医院共接收这种病人共计137人,病人大多来自商城县,目前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共有7人。这些重症病人大多当初被误诊为感冒,到当地村卫所进行输液治疗以致耽搁了病情,发病七八天后才来到我们医院。

  来自商城县丰集乡凉水井村的村民雷成珍,55岁的她患病6天后来到一五四医院,至今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她说:“当时发烧很重,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好几天,最初以为是感冒,来医院的时候一直在发高烧,浑身发抖。”

  据专家介绍,2006年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是一种细菌,之后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对人无形体病进行监测、研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这项疾病防控工作。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