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蔬菜价格的上涨加大了居民的生活负担,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这是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罕有地专门研究蔬菜价格等问题的背景。”日前,刚参加完商务部关于在海南试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的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的落实,相信国内蔬菜的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将得到遏制。
现状:今年菜价涨不停 据广州市相关部门监测数据,从今年一月份到八月份,蔬菜价格受连续暴雨的影响出现波动,本地叶菜价格受天气影响涨幅明显,8月份广州市21种应季主要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每公斤4.65元,同比上涨12.86%;本地菜心一月份的平均零售价5.44元/公斤,8月份6.11元/公斤,同比上涨12.3%。蔬菜中涨价最为明显的是,蒜头和生姜,去年年底,蒜头和生姜的零售价分别仅为2元/公斤,而9月份第一周零售市场的蒜头每公斤为17.83元,短短8个月内涨幅高达740%,生姜去年年底零售价格为5元/公斤,而如今的价格为每公斤15.67元,比原来增长了两倍以上。
由于菜价的上涨,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广州市蔬菜的产值分别同比增长了2.57%、2.23%、2.13%和12.83%。今年上半年的菜价增长尤为惊人,产值同比增长率是前几年平均增长率的6倍左右。
背景:菜地为啥不断减少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周边的菜地越来越少。就拿广州来说,记者9日从市相关部门了解这些数据时发现连续三年,广州市的菜地面积都在减少,最大的一年减少菜地面积是13900亩,最小的一年减少面积为200亩。对于2009年菜地大面积的减少,广州市农业局的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部分菜地实行了休耕轮作。”业内人士表示,不单是广州,整个珠三角地区已经很难找到连成一片的大块农田。
不过,今年以来蔬菜价格逐月上涨,可是位于蔬菜产业链条最底端的菜农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收益。近日,记者来到广州最早的蔬菜专业村、广州番禺区东涌镇西部的西樵村。该村冯村长告诉记者,菜地面积的减少主要还是没有足够的人愿意种菜:“种蔬菜每天要在地里工作15小时,现在村里种菜的人都在45—60岁之间,年轻人不愿意种,都吃不了这个苦。等现在这些种菜的人都老了该怎么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周边没有菜地,市内蔬菜就全部要从外地调运。在广州市场,外地蔬菜的占有量大约在七成左右。这种跨地区的贩运因为油价、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损耗导致了价格不断上升。
对策:蔬菜基地建设急需解难 9月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城市特别是城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稳定和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调动和保护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
对于国务院此次出台的保障菜篮子的通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迅速作出了反应。广州市修订了原《广州市菜地建设费征收办法》,出台了《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管理办法》,于9月1日开始实施。《办法》规定,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为1万元每亩,款项将专用于新菜地的基础工程建设、土地改良、设备购置和科学试验以及老菜地的挖潜改造。广州先后投入1.827亿元建设了十大蔬菜生产基地。
不过,一位厦门的蔬菜生产商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广州周边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菜地,他只能将自己的5000亩蔬菜基地安家在了武汉。而好不容易在白云区找到6亩菜地的一家农产品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计划开发成蔬菜基地,现在这点田地只能服务于自己的农庄。
业内人士表示,不单是广州,对于整个珠三角地区来说,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已经达到城乡混合化,因此在珠三角已经很难找到连成一片的大块的农田,很难成规模。这也使得许多的农业公司都不得不将蔬菜基地建在珠三角的外围地区。
同时,对于广州来说,本地种田的村民已经很少,大多是分租给外地人来种,这也形成了土地分散的局面。而这些外来种田者,依靠租来土地谋生,他们显然不愿意将这些地让给别人来种,因此如何让外来居民的租种土地汇集到一起,是建立基地要面临的另一个难题。(记者 孙晶 实习生 马双丽)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