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牧青
日本《每日新闻》报9月1日发表题为《日本GDP实际是中国的3倍》的报道,称“中国GDP超越日本”是“统计假象”。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回应了“中国GDP总量假象论”。盛来运表示,中国的GDP是否超过了日本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人均GDP,日本人均GDP比中国高10倍以上,中国和日本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日本国内有关GDP之争,只是近期两国贸易摩擦的一部分,日本对中国增持其国债,也有诸多不满。而日方的抱怨有道理吗?
“购买哪国国债会根据需要决定”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报道,日本已对中国大批购买日本国债表示不满。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9月9日表示,将与中国谈论中国买入日本国债的问题。日本副财务大臣峰崎直树同日表示,日本将密切关注该国的债市,并与中国就该问题保持紧密联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财务省9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净买入价值5830亿日元的日本金融资产,高于6月份的4567亿日元。至此,中国已连续7个月净买入日元金融资产。
同样在9月8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达到了15年来的高位。峰崎直树在日本国会就经济政策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鉴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允许日本投资者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是不适宜的。虽然此举减轻了日本的债务负担,但可能助长日元升值,从而间接伤害日本经济。
《华尔街日报》9月10日报道称,中国购买日本国债只是促使日元价格坚挺的因素之一,但正如中国外汇储备的任何变化都有其弦外之音一样,此举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心理暗示。私人投资者感觉中国可能会持续购买日本国债,因此也跟风购进强势日元。
9月9日,野田佳彦在议会举行上议院听证会之前说,中国购买日本国债的欲望日益强烈。野田佳彦重申了日本政府干预汇市、遏制日元上涨的决心。《华尔街日报》表示,日本自2004年最后一次卖出日元买入美元以来,还未干预过外汇市场。如果日本果真出手干预,世界外汇储备最大的两个国家,可能同时在全球汇市展开操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日本国债问题。姜瑜回答说:“中国的外汇管理一直本着‘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实行多元化战略,购买哪国国债会根据需要决定。”
法国专家说对中国的指责牵强
分析家对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是否导致日元升值持不同态度,《金融时报》援引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克里斯汀•卡里略的话说:“中国增持日本国债并非日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日本)对中国的指责是牵强的。”但也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给日元升值施加了压力,
9月初,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为处理在华日企待遇问题来到北京,据《华尔街日报》9月3日报道,冈田克也9月2日警告说,除非中国使其商业规则更加透明且具有连贯性,其中包括处理劳资纠纷的法律框架,否则中国有可能失去外国投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来访的冈田克也指出,劳资纠纷是由这些工厂支付较低工资引起的,要求在华日企认真解决这一问题。
9月7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投资环境问题作出回应,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为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开放、优化的投资环境,包括继续致力于营造开放、透明的法律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
相关报道
谁在一直推动日元升值
本报特约记者 仇筱李
日方将日元最近大涨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大举购买日本国债。
实际上,日元升值并非新趋势,美国早已用各种手段向日元施压,促其升值。
早在2009年,20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就短期内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达成一致。金融市场据此判定,美国目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长期化,美元疲软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变化,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购进日元。这是导致日元汇率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时任日本财务大臣藤井裕久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日本政府不会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日元升值将提高日本国民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这使得投资者投资日元的信心增强,从而也助长了日元升值的势头。
此外,美国还通过多种手段促使日元升值,比如促使日本不断开放金融市场。此举一是为美资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投资机会;二是协助美资金融机构汇入投机性资金,用“市场力量”推动日元更大幅度升值,并趁机从中获取升值的红利;三是让风险管理能力更强的美资金融机构在泡沫形成阶段扩大投资,在泡沫即将破灭之际迅速逃走,从而攫取市场大起大落的红利。
美国同时促使日本加快日元国际化的步伐。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从1983年10月开始,陆续推出日元国际化的许多措施,包括允许国际贸易用日元结算、废除外汇期货交易的实需原则、允许非居民购买境内股票、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自由投资、扩大居民发行的欧洲日元债券规模等。
通过日元国际化,国际热钱可以更方便地自由兑换,境外投机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日元资产;通过“热钱”涌入以及日元资金和资产的大量买入,“市场力量”可以推动日元持续、快速地升值,既为投机者获取汇兑受益,也削弱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热钱大量进入股市、房市,在为投机者提供丰厚的投资收益时,也制造了空前的资产泡沫。(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