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金融危机两年悬疑:雷曼兄弟走后的这两年(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5日08:23
  两年前的9月15日,雷曼倒闭,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时至今日,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是否已经结束?在这场危机中,世界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业受危机的影响很小?引领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新革命性力量又在哪里?在这两年,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兄弟”走后的这两年

  2008年9月15日,远在美国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雷曼兄弟创立于1850年,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被视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但事实上,早在2007年,在我们还沉浸于沪指冲破6000点时,危机苗头已经显现: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英国北岩银行遭遇储户挤兑;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倒闭;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旗下三只基金宣布冻结;日、韩等国银行相继宣布因投资美国次贷产生损失。只不过,当时这场危机被解读为“流动性危机”或“次贷危机”。不少人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当时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以防止危机蔓延。

  但没有人想到,竟然会严重到如此地步。

  如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满盘崩溃。2008年,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相继倒下,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证券均受到冲击。

  危机仅限于华尔街吗?绝非如此。雷曼兄弟破产时,纽约第七大道上那些西服革履的白领抱着纸箱子走出公司成为失业族,不久之后,同样的场景几乎在各个地方重演。危机迅速由金融机构蔓延至实体经济,由于实体经济受挫,市场环境整体不良,大批公司宣布裁减计划。部分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不乏老牌公司,如美国“百年老店”通用汽车公司。

  危机仅限于美国吗?绝非如此。2007年美国GDP占全球比重四分之一,此前更高,约占全球GDP的 30%以上。此外,美国还是进口大国,带动不少国家(包括中国)GDP的增长。因此,美国经济一旦陷入衰落,影响遍及全球。关于这点我们也感同身受,中国部分出口企业倒闭,东南沿海地带由用工荒迅速变为返乡潮。同其他国家情况类似,中国亦有大批企业进行裁员、降薪。翻阅当时的上市公司财报可知,“受金融危机影响”几乎是所有公司业绩大降的主要原因。而冰岛、迪拜甚至举国陷入破产危机而难以自拔。

  为了尽快走出泥潭,2008年10月,各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和金融救援方案的消息几乎贯穿整月:10月4日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10月 20日,拉美各国央行宣布联手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则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各国大量的货市投入,金融危机终于暂时止步。

  然而旧债未了,又添新愁,还没等松一口气,去年年底,希腊的债务评级下降,引爆欧债危机。今年5月4日,欧债危机升级,欧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全线大跌。全球经济和金融又面临新的问题与困境。有观点表明,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2010年6月,G20多伦多峰会上,多国首脑开始探讨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问题,开始反思当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收到实效。与2009年G20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各国“协同作战”对抗金融危机的态度不同,本届峰会在关于经济刺激的话题上出现分歧。一些欧洲国家将债务问题置于首要位置,其经济增长目标暂时让位于公共财政紧缩计划;美国等则更强调确保经济复苏的政策;新兴市场国家则将政策重心偏向了应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以及资本流入等压力。

  这些表明,在危机中重生,无异于灾后重建。最新的进展是,2010年9月,美国、日本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奥巴马的减税计划备受瞩目,也为经济刺激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减税轻赋与货币投放,敦优敦劣?

  (常惠芳)

  全球经济:戴着镣铐的舞者

  时光荏苒,咫尺间已近两载。与两年前全球经济硝烟四起、血雨腥风的暴戾,或与一年前周年祭行善之手海誓山盟般的豪言壮语、乐观气息相比,如今全球经济已经多了些平静和反思的理性。

  历史再次把全球经济摆渡至三岔口——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是继续赋予行善之手刺激经济;抑或改弦易辙,另寻他径,从市场中搜寻经济复苏之灵感?

  之所以深陷三岔口的选择之困,并非来自于市场的噩兆再起,而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用财金刺激计划把全球经济推上未知的彼岸。

  当前各国业已形成的巨额主权债务,最终承担者为各国纳税人,正所谓现在的政府债就是当前和未来的税。继续推进负债式经济刺激计划,存在明显的跨期效率折损 ——以今日的低使用效率的需求创造,替代未来私人部门高效率运作。因此,当前巨额的政府财金刺激计划,无疑是以压低未来私人部门的增长率和经济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代价,当前政府刺激计划越大,对未来的经济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折损越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在高财政赤字与低货币利率的政策常态化下,长期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正以事例证实,巨额的政府财金刺激计划,如同为经济戴上镣铐,牺牲的是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当前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相信巨额财金刺激计划之于经济复苏的正面效应,源自凯恩斯乘数的意会。所谓的凯恩斯乘数就是政府投资1元会带来数倍的投入产出。但如果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只是增加部分行业的迂回生产,而未能刺激私人部门的有效需求,那么刺激乘数为1,并不会出现递增效应。甚至政府刺激计划还对私人部门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数据显示,美国私人部门持有超过一半的政府债券总额。私人部门大规模投资政府债券,本身就意味着私人部门让渡给政府使用其经济资源。

  显然,要真正使经济走出当前之困境,无疑需要卸下镣铐,轻装上阵;否则一味地采纳凯恩斯顽固学派之方案,最终给经济带来的将不是二次探底,而是多次探底——除非彻底取缔市场,行善之手独揽整个经济活动。

  刘晓忠(上海 学者)

  中国经济需化“危”为“机”

  从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终于进入了复苏轨道,但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始终存在。

  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就其负面影响来看,包括:外需疲软导致出口下降、海外投资出现损失、国内投资需求弱化、金融市场信心遭受冲击等。就其正面影响来看,则有:减少了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了海外并购的机遇、提升了国际竞争地位等。

  应该说,由于金融市场开放有限,危机对中国的金融冲击并不大,更多是实体经济的影响。但也要看到,由于政府干预能力和效果在近两年增强,也导致了过去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如过度投资、消费不足、重复建设、市场垄断等,变得更加难以处理。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散去,尤其需要防止几方面的危机后遗症。

  要防止体制复归的后遗症。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许多计划性较强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如信贷配给、财政投资等,以及伴随的公共部门预算扩张倾向。这在短期内虽然能够较快发挥作用,但长期来看并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在回顾危机历程之时,尤其要注意避免短期计划性政策的制度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对危机的时期,宏观经济中的某些失衡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例如:产业结构的失衡,部分领域的产能过剩压力突出;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失衡;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等。危机过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成为最为迫切的难题,也是关系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

  本轮危机充分体现出了金融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脱离所带来的风险,但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是创新不足的困境,与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金融总量却微不足道。因此,在借鉴和反思金融危机的时候,需要我们认清自身,更坚决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步伐。

  总之,只有真正认识并应对危机的后遗症,直面后危机时代的负面因素,中国经济才能在市场化道路上尽量避免金融危机,并最大限度地化“危”为“机”。

  杨涛(北京 学者)

  $ 日历

  2008年

  9月15日 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9月20日 美国提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10月12日 欧元区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

  10月30日 日本公布273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11月9日 中国宣布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

  11月26日 欧盟出台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

  2010年

  3月26日 美国政府公布了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

  4月10日 日本政府宣布了总额为56.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新方案

  4月30日 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6月1日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10月初 希腊因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数额巨大爆发债务危机

  2010年

  4月27日 标准普尔公司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5月10日 欧盟和IMF决定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

  7月21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

  9月初 奥巴马接连公布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包括减税方案;随后日本出台9150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

  9月7日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B02-B10

  统筹:何晨曦

  采写:胡红伟 吴敏 苏曼丽 刘夏 沈玮青 张奕

  制图:赵斌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