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北京东湖村一队开始拆迁,张娟芬和刘栋国赶上了福利分房的最后一年。张娟芬家分到了一套两居室,刘栋国家分到了三套两居室。
2000年,东湖村三队开始拆迁,于青阳家六口人,拿到了86万补偿款。花六十多万,在望京买了两套房,手头还剩下二十多万。
2003年,东湖村四队开始拆迁,赵海峰家拿到了一百多万补偿款。他说现在讲拆迁让大望京村的人成百万富翁,那早就不新鲜了。
张娟芬说,“越往后拆的,越实惠”,她现在不敢和大望京村的人聊天,要不就不能活了。
搬迁12年 至今没拿到房产证
张娟芬家是第一户搬进望京西园一区的。在这里住了12年多,但至今她还没有拿到房产证。“说是福利分房,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拿到房产证。后面搬进来的人家,都拿到了。”
刘栋国家的三套房也是同样的情况。有一次他家地板砖坏了,想修修,物业的人专门跑去跟他说,你现在只有居住权,房子还是公家的,不能乱修乱整。
张娟芬、刘栋国还有好多拆迁户都去找过相关机构,给他们的答复无一不是再等等,再等等。“我们现在也不图和大望京村的人比,就希望能拿到房产证,落个心里踏实。”张娟芬扯着大嗓门,越说越激动。
“一共348平米”,刘栋国还保存着拆迁前老宅子的房产本。当年拆迁时,按照相应规定,他们一家四口人分到了三套两居,共计301平米。“按理他们还欠我们40平米呢。”刘栋国的老伴愤愤不平地说。
刘栋国说自己家是典型的拆迁返贫户,没法和去年拆迁的大望京村人比。
拆迁前,刘栋国和老伴借着自己家房子靠近街面,一个修摩托车,一个开饭馆,“生意好的时候,93、94年我们家一个月能收入一万多。”“我那饭馆环境好,宽敞,来的都是村里、乡里的领导吃饭。”刘栋国说,因为自己有手艺,早在1984年,他们家就成了万元户。
拆迁时,按照饭馆纳税的单据,给刘栋国家补偿了5万元。因为房子新建了没几年,又给了一些水管、瓷砖的折旧费。“两样一共给了108000元。”尽管12年过去了,但他们还清楚地记得补偿款的数目和自己老宅子的位置。
当年开发商曾答应刘栋国,等新房建好后,会补偿给他一间门市。也正是这个承诺,让他很爽快地在拆迁同意书上签了字。
但没想到,就和遥遥无期的房产证一样,开发商换了一拨又一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也换了又换,门市的事情没有人承认了。家里的收入就全靠两儿子每月一千多点工资,和老伴1100元的养老金。
工作都是环卫、绿化 每月一千多点
早晨5点多,于青阳就得起床,骑着垃圾车赶四十多分钟的路,到指定的地方扫街。她一天要上6个小时班。“一天累得跟孙子似的。”于青阳打趣地说道。
十年前,她所在的东湖三队开始拆迁,除了86万拆迁补偿款,她和家人的身份都发生了变化,从农民成了工人。
于青阳现在的工资是1280元,比做园林绿化的张娟芬多80元吸尘费。那几年,东湖村农转工的人,相关部门给安排的工作都是园林绿化、环卫、建筑或者联防队员,工资都维持在一千多点。
赵海峰最初做了几年联防队员,主要工作就是防外地人,查暂住证。后来联防队员被取消了,他转去做了环卫工。每天下午扫完街,他就溜达到公园里去,躺在长凳上晒太阳。
刘栋国的两个儿子上完初中后不愿再读书,农转工时给他们一个安排去建筑队,一个去联防。刚开始,小儿子在建筑队每月工资三百,后来慢慢涨起来,现在一千多点。生孩子前,小儿媳在一个公园买票,月工资也是一千多。
1998年,东湖一队拆迁时规定,农转工后有两个选择,一是要工作,一是要钱。要钱的,每个人一次性给三万。刘栋国和老伴选择要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个修摩托车、一个开饭馆,都是有手艺的人,等开发商给了答应好的门市后,生活就有着落了。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2年。两人都成了年近六旬的老人。
在采访中张娟芬一直抱怨自己的基本工资才750元,太低了。丈夫早些年下岗买断,再找的工作也没有能干长久的,便在外面打零工,还开过一段时间黑车。张娟芬想过去申请低保,但人家告诉她有房,有手机都不够条件。
拆迁后,刘栋国和老伴都开始交养老保险,到今年他交了49000元,但因为还没到60岁,所以还得继续交下去。老伴已经开始领养老金了,每月1100多,也够全家人吃饭吃菜。
找儿媳妇眼光高 最担心后代生活问题
“最好是北京姑娘,学历越高越好。个子再比你稍微高点,要漂亮点的。”赵海峰一本正经地,对记者说着自己对儿媳妇的要求,希望记者能帮他介绍几个姑娘。
赵海峰就一个儿子,不到26岁,据他讲目前还在读书,之前谈过几个女朋友,但赵海峰都看不上,所以他决定亲自给儿子找。接受采访前,赵海峰先像查户口似的,问记者的籍贯、收入,当得知干媒体的收入还可以后,他便要求记者给他留意着点。
刘栋国的大儿子31岁了,谈过很多个女朋友,但还没有结婚。“他现在找的那个,比他小10岁,还在上学。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找比自己大好多的。”为了这事,刘栋国没少和大儿子干架。
因为夫妻俩收入一共只有两千多,今年刘栋国的小儿子30岁,才要了孩子。刘栋国让小儿媳辞了卖门票的工作,“一个月也就一千块钱,还不如在家好好带孩子。”他们打算至少让小孙子吃六个月的母乳,健康,也省钱。
刘栋国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小孙子上幼儿园的事。因为望京西园一区物业条件差,没有幼儿园,只能到旁边的小区幼儿园去上,但费用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一个月5000,都送不进去,还得有人、有关系。”
张娟芬和于青阳都只有一个孩子,还在上高中。现在让她们最发愁的是,以自己现在的工资水平,他们要上大学,那该怎么办。(因被采访人要求,文中名字都使用化名。)(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