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五华提线木偶”挂牌国家级“非遗”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5日23:15
  中新社梅州9月15日电 (唐林珍 万自明 廖伟军)广东梅州五华15日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华提线木偶”挂牌仪式。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木偶剧团团长张远明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要想方设法激励更多年轻人涉足“非遗”行业。

  广东五华素有“木偶之乡”之称,其木偶戏是提线木偶。五华木偶戏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600多年。2008年6月,五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五华木偶戏在表演艺术技巧方面创新了不少高难度绝技,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达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

  五华县木偶剧团团长近李新贤于2000年开创的木偶书法表演被誉为“天下一绝”:小小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款款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走近书写台,举手、握笔、蘸墨、运笔,遒劲有力的书法便跃然于纸上……更让人吃惊的是木偶书法表演的书写速度和效果几乎与常人无异,精湛技艺堪称一绝。然而,让非遗保护者们担忧的是,此绝活在国内仅有两人掌握。

  在“五华提线木偶戏保护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张远明表示,提线木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要把人才培养要放在非遗传承的重要位置,莫让民间“绝活”变成“绝唱”。“要积极创新非遗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政府给传承人实质性帮助的方式,激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涉足非遗行业。同时可以把非遗写入教材,贯穿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学习中。”

  非遗传承形式多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学艺艰苦、工资待遇低、学艺周期长等因素使得不少老艺人都不愿让子女继承父业。张远明表示,要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加强培训交流,增强传承人的使命感,提升他们培养好徒弟的事业心。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