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避震:家中常备3-5天的食物(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9月16日05:01

  主讲人:和平区人防办副主任、和平区地震局副局长 施宏伟

  新闻背景: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2级地震,却创下“零死亡”的奇迹。除了不属于直下型地震、房屋抗震性能高等原因之外,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公民人手一套自救互救手册也是原因之一。

  在家里

  地震发生时最好第一时间跑到卫生间或厨房,因为那里空间狭小,且有水和食物,可以保证在救援队伍到来前为自己提供食物和水,保证身体能量。

  建议家里日常备好3-5天的食物,以备地震发生时有食物可以补充。

  要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如止血、包扎等。有数据显示,在地震中,有40%-60%的人都是因为失血过多死亡,懂得包扎等自救方式可以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在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户外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避开立交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在商场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到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肖春苹/文 张宁/绘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