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网瘾少年课堂扎伤同学 少年黑客黑商务网骗手机

来源:法制晚报
2010年09月16日13:56

  网瘾少年 受暴力游戏影响 课堂上冲动扎伤同学 少年黑客 为检验黑客技术 侵入商务网站骗手机

  未成年人犯罪多因沉迷网络

  日前,朝阳法院发布调研数据,今年以来,朝阳法院少年审判庭共受理未成年人案件200件。其中涉及网络的案件,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两成。沉迷于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被告人与受害人因网络相识的案件,约占全部案件数的一成多;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犯罪的,占全部案件数的约5%;黑客类案件每年约有三四件。

  典型案例

  网瘾少年课堂上冲动扎人

  小月的父母在他很小时离异,小月跟父亲一起生活,由于父亲整天忙工作,对他管教、照顾的少,小月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

  上初中后,小月开始玩网络游戏。放学回家后只要父亲不在家,他就跑到附近的网吧玩,学习成绩随之大幅下滑,开始有了厌学心理。

  父亲发现时,小月对网络游戏已到痴迷的程度。小月最迷恋暴力游戏,通过打打杀杀换来的积分和装备,能提升在游戏里的地位和攻击力,使小月有种成就感。

  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父亲每天送小月上学,规定回家时间。但小月为了能玩游戏,经常课上了一半就逃出学校。

  2009年11月的一天,小月在学校正打算逃课,邻座的两个同学恶作剧,互扔胶水瓶,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把瓶子扔到了小月身上。

  小月立刻和小军吵了起来,激动之下,从口袋里掏出弹簧刀,捅进小军腹部,致小军肠破裂。事发后学校报了警,在老师和父亲的陪同下,小月去派出所投案。

  行为分析

  法官分析说,小月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情绪失控,将暴力游戏中的行为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中。

  长时间接触暴力网游,会加剧未成年人对暴力的宽容度与麻木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他们的情绪容易变化,攻击性和暴力倾向会比一般的孩子强。

  法官建议

  实行网络游戏登录实名制,对网吧经营时间进行限制,对面向未成年人出售的网络游戏产品要严格审查,建立对网络游戏的暴力性评估和分级制度。

  仨少年黑客潜入商务网站骗手机

  小迪是个17岁的在校生,从小对网络感兴趣,十分崇拜黑客高手,平时经常浏览黑客技术交流的网站和论坛,还加入了一个黑客聊天群。

  在群里,小迪认识了小东和小云,3人都是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一起切磋。

  2008年10月的一天,小迪在一个购物网站买东西时发现,该网站与银行支付接口有系统漏洞。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小东和小云,3人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实践一把”。

  小迪运用技术篡改了这个网站的数据,修改了交易订单支付记录,让卖家误以为这个订单已经付款,可以发货,从而骗到一部诺基亚N95型手机(价值4780元),两部诺基亚N96型手机(价值5830元)。

  此后,小迪又在这个网站上多次注册用户名,以同样的方式骗取了各种充值卡、网络游戏卡等。后来,该网站在系统升级时查出漏洞,小迪等人于2008年12月被抓。

  行为分析

  朝阳法院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介绍说,在未成年人眼里,“黑客”不代表罪恶,而是智慧。在未成年人成长中,都有一种想提升地位或得到他人崇拜的愿望。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网络、控制网站,可以展示他们的高智商。

  另外,未成年人缺乏对法律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正确认知。

  法官建议

  对爱好网络技术的未成年人要合理引导,防止他们走向歪门邪道;对传播不良信息的黑客网站、论坛应及时取缔。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文/通讯员李铁刘佳记者付中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