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裸捐”背后的缺失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9月16日14:29
  陈光保和陈光标不是兄弟,但他们真的很像。这位79岁的正厅级离休干部,做了一件和这位42岁的亿万富豪一样的事———裸捐。尽管他捐出的绝对财产有限,数目也远不能和后者相比,但在为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上,他们都是一样的。

  慈善一直是中国网民热衷谈论的事情,这样的热情,在最近的“巴比慈善宴”、陈光标裸捐和李连杰“壹基金”的困境等等新闻后,更是空前爆发。不过,相比以往过多对富人的指责,现在网上的论调明显冷静很多。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慈善并不仅仅是一腔热情的事。在指责中国富豪对慈善不感冒的同时,大家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大环境导致了现在慈善的困境。

  这么一思考,果然就发现了问题。一是中国富豪获得财富的时间不长,因此财富观还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让相当一部分人唯有手握巨额财富,才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三是,不够透明和发达的捐赠体系,让很多人不愿通过现有的官方渠道表达爱心。

  陈光保和陈光标式的裸捐固然让人感动,但如果只热情洋溢地赞扬他们,并无助于激发更多人的慈善热情。因为,这样的赞扬和宣传,实质是将慈善寄望于个人的良心发现,却忽视了社会整体氛围的培养。这样的慈善就如一汪没有来源的湖水,只能祈求不定时的天降甘露,却总要担心断流的危险。

  《福布斯》中文版去年首次发布“中国慈善基金榜”时,总编辑周健工曾说,“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当然取决于社会捐赠额的多少,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慈善机构是否发达,能否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社会的捐赠资源。”“壹基金”的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将这二者互相促进的关系呈现出来。过去我们习惯于强调个人的捐赠额,而现在,是开始关注如何打造整个社会慈善氛围的时候了,激发更多的捐赠额,以及慈善机构的发达程度,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说到底,我们需要让每个人心中都有慈善,而不是只让几个人心中有“裸捐”的慈善。因为捐款只是“输血”,它需要持续不断地聚少成多,而最关键的还有如何用好这些“血”,让它带动脉搏的跳动。现在个人的“输血”已经行动起来,也形成了一些示范效应,但用血却还很落后,不妨以这一系列慈善事件为契机,构造良好的用血功能,这机体才能持续健康地成长壮大。 郭钦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