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济
——好与快的抉择
(主编:鄢闻余 编导:刘煜晨 摄像:景延)
从深圳开始,经济特区到现在诞生了已经整整三十年。在几个经济特区中间,珠海别具特色,这里虽然没有密集的厂房、繁华的金融中心、喧闹的街市,但它的碧海蓝天,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宜居城市。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珠海就意味着休闲和安宁。可是,在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同时,珠海的经济又找到落脚点了吗?
这是记者在珠海市横琴新区看到的景象。当天的室外温度接近40度,工人们依然顶着烈日,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项目是珠海市“上天”工程也就是航空产业的重大项目,今后十年内,中航通飞在珠海的投资额将超过一千亿元。与此同时,在珠海市高栏港,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项“入海”工程: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傅成玉
傅成玉: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左右的时间内,
中海油将在珠海投资300到500亿元。
就在今年春天,就在同一块土地上,高栏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爆破工程起爆。
平基工程爆破主管 陈锦联
陈锦联:起爆开始,5-4-3-2-1,起爆。
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响,一座山头被炸得粉碎,这些被炸松的土石方,将被用作填海工程。多年比较宁静的珠海,目前有十多个重大建设项目正在同步进行。
珠海市发展与改革局局长 黄锐
黄局长:在整个的东中西三块,我们总投资是三千亿。
黄局长说,这种投资额度在珠海是空前的,珠海市正在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他作为珠海未来蓝图的规划者之一,为此兴奋不已。但是,与他不同,珠海市环保局领导的日子可不好过了,陈金华每次一听到有大的工程项目上马,他就紧张。
珠海市环保局副局长 陈金华
陈金华:在整个十一五,我们珠海市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经济总量要提升,大项目要上马,大工程要动工,带来的城市人口,产业、企业、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幅增加,会带来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那么怎么在要保证我们经济增长,又使得污染物下降,是我们一个面临最重要的问题。
陈金华说,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可是个硬指标,现在距离倒计时终点只剩几个月了,珠海市环保部门控制减排指标最后冲刺的难度更大了。和陈局长一样,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局长杨川面对的压力也不小,新项目个个耗资巨大,而且集中在工业领域,这让珠海市的节能降耗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局长 杨川
杨川:难的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在工业领域里面。随着广东省也好,珠海市也好,十一五期间呢,这工业结构发生一种变化。就说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业在逐步上升而这个原来消费品和轻工的电子类的工业结构大概有所下降。这样在结构性的变化实际上是带来工业能耗的上升。
珠海市的节能减排目标能不能如期完成,对相关部门来说,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关键阶段。
杨川:任务特别艰巨。我们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64%才能够整体实现十一五的五年目标。
现在的珠海处在一个发展的节骨眼上,一方面特区经济下一步需要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来拉动,另一方面,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变成了不容回避的一对矛盾。珠海能同时完成两个看似难以调和的目标吗?
作为珠海市环保局副局长,陈金华一直为珠海的环境良好而自豪,但是,接到广东省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后,他发现,环保底子好反而成了他的压力。
陈金华:难于在我们整个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起步比较高,对于产业、企业、环保准入的条件高,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当时我们在成立特区的时候,专门制定了珠海市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个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比我们省标、国标还要严格。
陈金华说,珠海市从1980年创办特区之初,就在发展经济时,始终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污染物减排工作也在全国起步较早,1987年开始建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之前已经建成五座,大气环境优良率连续100%。污染物排放基数已经很少,减排空间非常有限。怎么办呢?珠海市环保部门把目光锁定了全市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部位。
陈金华:这个是我们珠海市的数字环保监控平台,我们珠海市投资了八千多万建立一个数字平台系统,这个系统呢,包括重点污染源的自动检测系统,水环境的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的监测系统,环境噪声的监测系统,汽车尾气的监测系统,还包括12369的环保投诉热线的这些系统,这个系统的建成呢,可以使得我们对于主要的排放企业实现在线的、动态的监控
陈金华告诉记者,在引进这套系统之前,他们有时候接到群众举报,说某个企业偷偷排放污水,但等到环保人员赶到现场执法时,总是为时已晚。这套系统安装后,重点排放部位一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监控镜头会无一遗漏记录在案。
陈金华:一旦出现超过浓度线呢,我们这系统自动报警,会通知我们的监控人员到现场执法
珠海市环保局不仅要监控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指标,同时还要监控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监控过程中,环保局检测当地一家化纤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检测仪器的读数为零!
某化纤企业工程师 刘强
刘强:当时是监测我们一号锅炉的二氧化硫排放,他们的仪器显示呢,就是我们排放是零。
工程师:他当时以为我们这个锅炉没有开,那么他到现场来看了一下我们的氧泵间(音),看了一下我们锅炉水位证实我们是在运行的。
刘强:他们当时应该是比较惊讶的,因为以前呢,我们环保局每次来监测,应该都是非常严格的,读数也非常准的。
环保检测人员发现仪器读数为零时,本来还怀疑这家化纤企业做了手脚,可是经过反复检查,锅炉设备都正常运行,于是环保检测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工程师:因为我们当时确实情况非常好,就是含量很低,它的仪器基本上没有检测到,然后当时他提出来,让我们的二氧化硫检测仪来检测,我们检测完了以后,这个数据大约是每标立方20毫克,这个能度。
原来,这家化纤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很低,只有企业自己的灵敏度更高的仪器才能检测出来。记者采访当天,这家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又是多少,它有没有超标呢?
刘强:珠海的标准是400毫克每标立方,珠海的标准是全国最严的。
化纤企业一般都污染大,耗能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却告诉记者,他们厂已经在2007年提前三年完成了珠海市下达给他们的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
涉及到节能减排的技术攻关项目,很多都是投入多产出少,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小。但是这家企业在关键环节上做的工艺改进,却让他们的投入产出比高得惊人。
刘强:通过这个改进改了工艺,总的投入其实不大,但是研究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研究,投入是两万块钱,但是每年的节约蒸汽的折合成本是621万。
经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到2009年底,这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17736吨标准煤,减排指标也远远超额完成了任务。总共投资1500多万用于节能减排却为企业节约了9000万元的成本,还得到了珠海市上百万元的节能减排奖励。
杨川:我们现在财政每年拿出两千万的节能降耗的专项资金,这个资金就是用来鼓励我们的企业去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节能技术或者是引进新的能源,清洁能源或者更加节省的能源,所以我们两千万应该说是撬动了大量企业投资去促进节能技术的改造
有了市财政每年2000万资金撬动,加上企业自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需求,珠海市各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都被激发了出来,纷纷加大投资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改造。
珠海市某化工企业负责人 姚育忠
姚育忠:大概用了一年,刚好有一年,效果非常显著,大概节能可以,这个降低成本可以达到45%。
记者:那你们投资了多少钱?
姚育忠:这个改造了三个锅炉,大概用了200万,用了200万。
某制药企业厂长助理 邢梦珑
邢梦珑:我们测算过,因为我们现在一年的电大概六千万,我们的蒸汽大概四千万,就说我们一年能源这块消耗是一个亿,如果我们用了清洁能源,就是生物质能源以后,我们每年差不多节约两千万
面对节能减排任务,有关部门算的是社会效益的大账,而企业更在乎的是经济效益的小账。但几年下来,不少企业一算账,既完成了节能减排指标产生了社会效益,企业自己也节约了成本产生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不过,有关部门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因为从全局看,珠海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陈金华:就说我们现在化学需氧量这项目标基本上完成了。二氧化硫这个指标呢,现在离省下达指标还有1600吨的距离。
珠海的企业借着节能减排的势头,采取新技术,引进新工艺,使用新能源,企业增长方式实现了转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根据节能减排目标,珠海市今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减少到3.3万吨以内,但是就在大家精打细算,一点一点接近目标点的时候,随着新的工业项目上马,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又变得艰难了起来。这该怎么办呢?
陈金华告诉记者,他这几年脑子里整天就想着两个指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其中后者最让他头疼,2005年的排放量基数是4.7万吨,2010年年底之前必须控制在3.3万吨以内,但减排指标下达后没多久,珠海市上马了一个会增加二氧化硫排放的大项目。
陈金华: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还新上了一个12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带来了二氧化硫的增加量呢,大概在4万吨左右。
一边是对现有的项目想方设法进行节能减排,另一边是上马新项目增加排放量。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陈金华:为了保证重大项目的上马,要关闭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比如说我们关闭了4个小火电,总共是22.9万千瓦,关闭了两个水泥厂,关闭了两个糖厂。
不仅关闭小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珠海市在2008年还展开了一项大的行动,叫园区整合。
杨川:园区整合,就是把原来珠海分散的24片工业园或者是工业区,把它整合为“4+4+1”一共九个园区。
斗门区莲洲镇的永利工业园就在这次整合中被关停了,它因此成了珠海市众多工业园中 “最短命”的一个。
杨川:它在整合之后这个园区就撤销了,撤销以后它整个的连州镇(音)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工业的禁止发展区,就成为珠海全市的生态保护区,以后不再上任何新的工业项目。
关闭工业园的消息刚传到莲洲镇时,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想不通,普遍对未来感到担心。
赵镇长告诉记者,在关闭工业园时,园区里总共有37家企业,都是镇上费了很大周折才招商引资来的。当时还正在招商,计划达到年产值30亿元的规模。6年时间打造起来的工业园怎么说关就关了呢?
杨川:要么就关停,要么就搬迁,应该说这块呢,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
杨局长说,关停永利工业园说到底,就是工业为生态让路,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时隔两年之后,记者看到,永利工业园内那些关停企业的厂区里已经长出了荒草。
杨川:就从2008年开始以后,凡是新增的工业项目,新项目必须是进园,进到4+4+1的九个园区,这样就走园区化的路子,我认为就改变以前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种工业化的模式,这样实现从一个比较高的格局上来有利于我们节能降耗。
关停永利工业园,不过是珠海整合工业园区的一个例子,珠海市其它乡镇的工业园虽然没有关掉,但全部实行了由区和市统一管理。在珠海市看来,通过园区整合,企业优胜劣汰,资源集聚,更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可是,对于以工业园作为财政支柱的莲洲镇,关掉了工业园,保护了生态,那他们的经济该怎么办呢?
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珠海市一手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从节能降耗找效益,一手整合工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工业园区的退出撤并,不可避免会触及到相关乡镇的局部利益。厂房长出了荒草,当地的经济还有发展的机会吗?
就在关闭永利工业园的同时,珠海市按照园区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环保优先的原则,通过并、转、撤等手段,将全市原有的24个工业园区整合为布局集中的9个园区,构筑起珠海市统一管理的的园区发展格局。与莲洲镇一样,园区整合之后,各乡镇一下子失去了了主要经济来源。那么,乡镇一级的经济该怎么发展?
杨川:我觉得从整个来讲的话呢,它这一片是限制发展工业,但是它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李悦强是莲洲镇石龙村村民,永利工业园关闭之前,他有时候去园区里打工。现在,他专心种植起了苗木。培育苗木的效益怎么样呢?
李悦强:一亩地可以赚六、七千块钱一亩地,农民可以赚到这钱。
珠海市斗门区莲蓬镇镇长 赵文乐
赵文乐:如果从总体来说呢,农民的收入呢,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我们农民的收益是没有降的,农民的收益每年我们都有增长
赵镇长说,虽然农民收入没有降低,但是,镇上的财政收入明显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所放缓了。不过,他现在倒不担心,因为珠海市对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不再拿经济作为硬性指标。
赵文乐:经济发展指标呢,这有些变了,现在用社会事务管理的指标来给我们了。
珠海市几十年来在引进项目时历来排斥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现在要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更抬高了产业准入门槛。不过,当珠海市靠着多年坚守,守住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以生态文明建设领先全国时,珠海执政者却感受到发展的压力,经济指标的压力。
黄锐:我们压力很大,包括珠海、中山、江门三个GDP相加,也就是广州和深圳GDP的一半。
30年前,珠海与同处珠三角的深圳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同时起步,但是三十年之后,主要经济指标令珠海尴尬:目前,珠海全市GDP不到深圳1/8,人均GDP被人口超过自己4倍的佛山超越。在珠三角9个地市中,珠海的GDP名列倒数第二。
黄锐:实话说短期确实非常可惜,因为我们可能是牺牲了一千亿的GDP,但是从长远看,我们对子孙后代负责的。
建立特区前三十年,为了生态建设,珠海在经济总量上与周边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落差。表面上看,珠海似乎有些得不偿失。然而,从最近两年开始,这样的格局却出现了明显变化。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陆续落户珠海,慢了半拍的经济发展脚步明显加快。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导着这场变局呢?
站在珠海市的规划图前,黄锐局长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黄锐:过去30年珠江口东岸以深圳为龙头,带动了东莞、惠州和其他几个城市的发展。但是30年河东,后面30年可能它要从西岸开始,珠三角的发展从西岸开始
黄局长毫不掩饰珠海市对于经济爆发式发展的积蓄已久的渴望,在未来三十年取代深圳成为珠三角的新旗帜。那么,在横琴新区和高栏港投下3000亿巨资引进的项目会不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呢?
黄锐:首先我们不否认要素驱动,一定要土地,有人力、有资本、有设备,甚至是环境的消耗和其他资源的消耗,但是更多的是在制度层面。
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些为呢,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这是我们为的;不为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低端的这一块制造业、加工业,我们不为了。我们一定要守住绿水青山这一条底线。
半小时观察:
发展与生态,如果站在传统工业化路径上,从来都是一对矛盾。正因为这样,当初选择了将生态建设作为立市之本的珠海,在前30年中,付出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另辟蹊径,不仅有不一样的风景,也意味着可能多一些曲折和摸索。但当中国出现了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发展拐点,摆在珠海面前的大门就会豁然开朗。今年广东省对珠海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任务,希望珠海能够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它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其实这条路一旦走通,不仅对广东,对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国各个地方,都是一条不容忽视的示范路。相信未来的珠海,带给我们的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实现绿色发展的希望。